[发明专利]一种量子阱耦合增强型ZnO基发光二极管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9381.5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2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苏龙兴;方晓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06 | 分类号: | H01L33/06;H01L33/28;H01L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量子 耦合 增强 zno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光电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周期性量子阱耦合调控增强型ZnO基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发光二极管(LED)已经被市场证明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发光器件,广泛应用于显示屏、背光、照明等领域,也被国家定位为未来新能源、新材料发展领域里面的一个发展方向。目前ZnO被认为是有望实现下一代LED发光器件的主要材料,受到了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广泛关注。对于ZnO基LED来说,多量子阱层的生长至关重要,该层通过载流子在量子阱中的量子限制效应来提升器件的发光效率。目前在ZnO基发光二极管的多量子阱中,阱层的材料是CdxZn1-xO。但是由于CdO和ZnO的物理特性(晶格常数、热导率系数、极化强度、化学键能等)相差较大,量子阱中的缺陷密度往往较大,形成非辐射复合中心,降低了LED的发光效率;另外多量子阱中各阱层中空穴和电子的复合并没有关联,不利于实现载流子级联振荡耦合,从而发光效率得不到进一步提升。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周期性量子阱耦合调控增强型ZnO基发光二极管。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量子阱耦合增强型ZnO基发光二极管,包括衬底1、衬底上面的缓冲层2、n型ZnO层3,在n型GaN层上面的CdxZn1-xO/ZnO多量子阱4,在多量子阱层上面的p型ZnO层5,在p型层和n型层上的金属接触电极6;其中多量子阱层中阱层由Cd组份具有周期锯齿状变化的CdxZn1-xO组成,垒层则由ZnO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衬底1可为蓝宝石(Al2O3)、单晶硅(Si)、单晶氮化镓(GaN)、单晶砷化镓(GaAs)和单晶碳化硅(SiC)等。
进一步地,所述的缓冲层2可以是Mg、MgO、ZnO、CdxZn1-xO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材料复合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n型ZnO层通过掺Al或Ga实现,载流子浓度控制在1016 cm-3~1020cm-3之间,厚度为50 nm~5 μm。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量子阱MQWs对数为3~15对,由具有Cd组份周期锯齿形状变化的CdxZn1-xO/ZnO组成,通过调节量子阱层中的Cd组份周期性变化,形成周期性的富In组份聚集区,使相邻量子阱间的载流子形成强烈耦合,并调节能带结构。CdxZn1-xO阱层中调制的Cd组份波动不超过发光主波长特定Cd组份的20%。
所述的多量子阱结构具有以下三个优势:1,形成周期性的富Cd组份聚集区,降低载流子非辐射复合效率;2,相邻量子阱间的载流子形成强烈耦合,有利于载流子的集体振荡,提升辐射复合效率;3,调节能带结构,降低极化效应,提升量子阱中电子和空穴的波函数交叠,最终实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和量子效率大幅度提升。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量子阱层中的CdxZn1-xO层具有周期性应力。
进一步地,所述的p型ZnO层通过掺N、P、As或Li实现,载流子浓度控制在1016 cm-3~1019 cm-3之间,厚度为50 nm~500 nm。
进一步地,所述的接触金属电极为钛(Ti)、铂(Pt)、金(Au)、银(Ag)、铝(Al)等单层金属或金属复合层;接触电极层的厚度为30 nm~500 nm,然后在接触电极上再蒸镀一层10 nm~500 nm厚的金(Au)层,起到防止接触金属氧化和优化导电性能的作用。
上述量子阱耦合增强型ZnO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93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