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内滞留预警调节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50556.4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4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吴东盛;翁建红;吴松;冯南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21/015 | 分类号: | B60R21/015;B60R16/023;B60R16/03;B60H1/00;B60Q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裘晖,林梅繁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滞留 预警 调节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车内滞留预警调节系统,包括检测部分、控制处理部分和执行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分安装在车顶灯处,包括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雷达波传感器及声音传感器;雷达波传感器的探口垂直对地,且探测角度调整成雷达波检测范围在覆盖座位的同时不射出车窗外;声音传感器内置对声音敏感的电容式驻极体话筒;所述控制处理部分包括单片机、信号过滤放大模块和调节按键,单片机通过信号过滤放大模块与检测部分的传感器逐一连接,对检测部分的传感器所检测的信号及调节按键所输入的信号进行处理后,对执行部分进行分级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滞留预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滞留预警调节系统还包括供电部分,供电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太阳能板、稳压模块、蓄电池、欠压保护模块,蓄电池通过欠压保护模块分别与控制处理部分、检测部分及执行部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滞留预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波传感器设有用于将雷达波检测距离控制在车辆乘坐空间内的电阻,并设有用于延长重复触发时间的电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滞留预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处理部分设置在仪表台,所述检测部分的传感器通过电烙铁锡焊在一块玻纤环氧板上,在玻纤环氧板的背面通过电线将传感器的电源接口和信号输出接口汇总,电源接口通过总接口伸出电线与车顶灯的电路连接,信号输出接口通过线路从车门密封条内延伸到仪表台的控制处理部分并与之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滞留预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部分包括原车空调系统、原车闪光灯、原车雨刮、原车喇叭和GPRS/GPS求救模块;所述单片机通过继电器模块与执行部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内滞留预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级控制为:
第一级别:检测部分启动初期,雷达波传感器或声音传感器检测到有生物移动或发出声响时,单片机将发送信号给GPRS/GPS求救模块,GPRS/GPS求救模块发送短信给预先设定好的用户;
第二级别:当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到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预设值时,单片机发送信号给原车空调系统,原车鼓风机和原车内外循环电机启动,汽车通过不断补充新鲜空气以降低车内二氧化碳浓度;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车内温度高于高温预设值时,原车空调系统开始制冷,若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车内温度低于低温预设值时,则原车空调系统开始供暖;
第三级别:当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2300PPM,或车内温度高于35℃或低于7℃时,单片机发送工作信号给执行部分,原车闪光灯、原车雨刮和原车喇叭启动,向周围环境求救;
第四级别:当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000PPM,或车内温度高于42℃或低于4℃时,单片机向GPRS/GPS求救模块发出工作信号,GPRS/GPS求救模块将预先设定好的车辆信息及GPS坐标编辑成短信进行报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内滞留预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级别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预设值在500~1500PPM范围内,高温预设值在23~31℃内,低温预设值在9~16℃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滞留预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滞留预警调节系统还包括摄像头、移动终端,所述摄像头连接在单片机与移动终端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055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