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催化化学气相沉积合成超长实心碳纤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0639.3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8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褚衍辉;陈鹏程;饶平根;敬思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9/12 | 分类号: | D01F9/12;C23C16/2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化学 沉积 合成 超长 实心 碳纤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催化化学气相沉积合成超长实心碳纤维的方法。该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室温下,将衬底放入管式炉的中央加热区,排尽炉内空气,通入氢气,并在氢气气氛下逐渐加热管式炉;(2)以甲烷气体为碳源,并以氢气和氩气为载气,将甲烷气体、氢气和氩气同时通入加热后的管式炉中,保温进行反应;(3)反应结束后,停止通入甲烷气体和氢气,继续通入氩气,并自然降温至室温,在衬底上得到所述超长实心碳纤维。本发明合成方法无需加入金属催化剂,工艺简单,成本低,安全可靠,合成的碳纤维纯度极高,长度达厘米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长实心碳纤维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催化化学气相沉积合成超长实心碳纤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和模量的耐高温、耐腐蚀的纤维材料,既具有碳材料的本征性质,又具有纺织纤维的可加工性。热传导性能优异,亦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除用作绝热保温材料外,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作为增强材料加入到树脂、金属、陶瓷、混凝土等材料中,构成复合材料,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目前,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是制备碳纤维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现有技术中,名称为“Lengths of carbon fibers grown from iron catalyst particles in natural gas”(G.G. Tibbetts, Lengths of carbon fibers grown from iron catalyst particlesin natural gas, J. Cryst. Growth. 73 (1985) 431–438.)的论文中报道了一种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碳纤维的方法。该方法在氧化铝基底上使用含铁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待炉温升至1054℃后,先用氩气以500 sccm清洗炉膛,然后以5 sccm通入氢气和75 sccm通入天然气(组成为2.1%的乙烷,1.0%的氮气和96.9%的甲烷)30 min,最后以80 sccm通入该天然气8min,反应结束后,再用氩气清洗炉膛,冷却后将基底移出,在基底上覆盖催化剂的区域获得了碳纤维。
然而上述工艺存在以下不足:
(1)需要加入含铁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合成的碳纤维中会有少量的催化剂杂质,影响了碳纤维的质量,而且催化剂的制备增加了工艺操作步骤;(2)含铁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容易被天然气分解的无定型碳覆盖,失去催化作用,碳纤维难以获得超长结构,合成的数量少;(3)炉温升到最高反应温度时,才将基底移入炉膛;反应结束后炉温未降到室温,就将基底移出,增大了设备和操作的复杂性以及难度,而且会对系统的密封性有所影响,增大了工艺的危险系数;(4)通入气体顺序及流量比例分配不佳,碳源利用率不高,相对增大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催化化学气相沉积合成超长实心碳纤维的方法。该方法在室温下将衬底放入管式炉加热区,并在氢气气氛下逐渐加热管式炉至反应温度后,以甲烷气体为碳源、以氢气和氩气为载气同时通入管式炉中,保温条件下反应,获得碳纯度高的超长实心碳纤维。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催化化学气相沉积合成超长实心碳纤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室温下,将衬底放入管式炉的中央加热区,排尽炉内空气,通入氢气,并在氢气气氛下逐渐加热管式炉;
(2)以甲烷气体为碳源,并以氢气和氩气为载气,将甲烷气体、氢气和氩气同时通入加热后的管式炉中,保温进行反应;
(3)反应结束后,停止通入甲烷气体和氢气,继续通入氩气,并自然降温至室温,在衬底上得到所述超长实心碳纤维。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衬底为石墨纸或表面上釉的瓷方舟。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逐渐加热是加热至温度为1100~12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06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酯长丝加工工艺及其应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纺织皮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