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射比例可调节的红外反射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51872.3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2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胡小文;孙海涛;李楠;周国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市国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国华光电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7;G02F1/13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0631 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射 比例 调节 红外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家具生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射比例可调节的红外反射器件。
背景技术
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性是人们一直以来的追求,而温度是影响舒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人们使用空调等各种温度调节设备来调节建筑内部温度,而随着这些设备的使用,大量的能源被消耗,同时对环境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于是各种建筑外壳材料开始大量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很多创新技术也开始出现,用于建筑外墙的不透明的保温隔热材料和技术已经发展较为成熟,但阳光中的红外线仍然可以通过窗户和玻璃幕墙等器件进入建筑内部,从而对建筑内部温度产生重要影响,于是人们开始关注用于窗户的红外反射技术和材料。
传统的窗帘、百叶窗等遮光器件对可见光的透过影响较大,建筑内部需要其余的光源,不利于节能减排,并且反射红外线的效果一般;无机镀膜材料可以兼顾对可见光的高透过率和对红外线的高反射率,但其对红外线的反射是不可调节的,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仍然反射阳光中的红外线,增大了温度调节设备的工作负荷,不利于节约能源。
红外反射片可以兼具对红外线的透过和反射,同时不影响可见光的透过,在电压的调节下,红外反射片可以在低温时透过红外线,在高温时反射阳光中部分红外线,达到调节建筑内部温度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空调等室内温度调节设备的作用,在车窗玻璃,家居玻璃窗,玻璃幕墙等领域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的红外反射片的发射比例均不可以调节,只能实现开、关的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射比例可调节的红外反射器件。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红外反射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透光导电基板,还包括电源组件和多个开关,两块所述透光导电基板之间封装形成调节区,所述调节区内填充有液晶混合物,所述液晶混合物中包括负性液晶和手性掺杂剂,两块所述透光导电基板均包括透光基板和电极层,所述电极层设于两块所述透光基板相对的表面上,至少一块所述透光导电基板的电极层包括至少两块相互独立的电极区域,同一块所述透光导电基板的各个所述电极区域分别与开关串联后一起并联到所述电源组件的同一电极上。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两块所述透光导电基板的电极层均包括至少两块相互独立的电极区域。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区域呈条带状。
在上述方案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两块所述透光导电基板相对的表面上还设有平行配向层。
在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晶混合物中还包括光引发剂和液晶单体,所述液晶单体在紫外光照射下可形成聚合物网络。
在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晶单体为手性单体。
在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晶单体和/或所述手性掺杂剂能够捕获所述液晶混合物中的杂质阳离子使自身带有正电荷。
在上述方案的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晶单体和/或所述手性掺杂剂上带有能够捕获阳离子的酯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射比例可调节的红外反射器件,该红外反射器件由两块透光导电基板封装形成,两块透光导电基板之间形成调节区,调节区内填充有液晶混合物,通过将两块所述透光导电基板均中至少一块的电极层制备成由至少两块相互独立的电极区域组成的电极层,同一块所述透光导电基板的各个所述电极区域分别与开关串联后一起并联到所述电源组件的同一电极上,可以通过控制开关的开合,控制部分区域的液晶混合物处于电场下,部分区域的液晶混合物不处于电场下,使得不同电极区域对应的区域的反射红外线的反射比例不同。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反射红外线的反射比例,使适量的红外线透射到建筑内部,有利于调控建筑内部温度,减少空调等空气调节设备的使用,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在建筑外墙,汽车玻璃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红外反射器件的截面图示意图。
图2为红外反射器件在各开关均打开时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3为红外反射器件在部分开关闭合时局部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市国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国华光电研究院,未经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市国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国华光电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18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