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T梁二期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支架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2210.8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7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龙;袁培国;王孝波;吕世华;王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37205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秋兰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梁二期 预应力 钢绞线张拉 支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T梁二期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支架及方法,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移动支架和张拉系统,所述移动支架包括立柱,立柱的下端连接有移动轮,立柱的上端连接有支撑张拉系统的支撑框,所述张拉系统包括手拉葫芦,手拉葫芦的末端连接有横梁Ⅱ,横梁Ⅱ的一端连接有张拉千斤顶,横梁Ⅱ的另一端连接有配重块。本发明具有设计了一种能在梁顶行走、悬挂张拉设备的移动支架,实现了人员和设备分离、不在同一支架上,可使支架和张拉设备快速移动,降低了劳动强度,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T梁二期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支架及方法,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采用简支梁的施工工艺建造连续梁桥。
背景技术
在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以其简单可行,施工质量可靠,能够实现桥梁施工的工厂化、标准化和装配化,可达到采用简支梁的施工工艺建造连续梁桥的特点,已经成为现代交通工程中的重要桥型。其中,二期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是简支转连续施工的关键工序,直接影响到桥梁的耐久性。前期此种桥型的二期预应力张拉位置设计在桥面,采用单根钢绞线张拉施工工艺,由于预应力值难以控制,慢慢优化改进在翼板下方进行整束张拉,通过工艺的改变有效控制了预应力施工质量,但同时增加了施工难度。目前,采用翼板下方整束张拉,多是制作一种支架安放在翼板下方,人员和张拉设备均放在支架上面进行操作。但是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一、支架采用悬挂式,人员和设备均放置在支架上,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二、支架和设备移动、操作困难,工作效率低,影响后续工序,增加了施工成本;三、该工序延长了施工时间,不利于施工工期控制。以上便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T梁二期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支架及方法,设计了一种能在梁顶行走、悬挂张拉设备的移动支架,实现了人员和设备分离、不在同一支架上,可使支架和张拉设备快速移动,降低了劳动强度,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制T梁二期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支架,包括移动支架和张拉系统,所述移动支架包括立柱,立柱的下端连接有移动轮,立柱的上端连接有支撑张拉系统的支撑框,所述张拉系统包括手拉葫芦,手拉葫芦的末端连接有横梁Ⅱ,横梁Ⅱ的一端连接有张拉千斤顶,横梁Ⅱ的另一端连接有配重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支撑框的两侧连接有连接座Ⅰ,所述连接座Ⅰ连接有防倾覆拉链。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支撑框的顶端两侧连接有卡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立柱与支撑框连接的边角位置设置有加强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立柱的数量是四个,每个立柱的底端均连接有移动轮,位于前侧的立柱与位于后侧的立柱的底部通过横杆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张拉系统包括横梁Ⅰ,横梁Ⅰ上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内安装有顶轮,所述顶轮通过连接座Ⅱ与手拉葫芦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制T梁二期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T梁上方移动移动支架至张拉位置,调整横梁Ⅱ对准相邻T梁中间的湿接缝或者对准T梁边部外侧;
步骤二,利用手拉葫芦将横梁Ⅱ下放至位于T梁翼板下方,转动横梁Ⅱ使张拉千斤顶对准待张拉钢绞线并进行张拉;
步骤三,张拉完成后,将张拉千斤顶与张拉钢绞线分离,转动横梁Ⅱ并利用手拉葫芦将横梁Ⅱ提升至位于T梁翼板上方,移动移动支架至下一处张拉位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步骤一中,将移动支架移动至张拉位置后,使用防倾覆拉链勾住T梁边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22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