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分散刺状金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2470.5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2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夏海兵;毕翠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22F1/00;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王绪银 |
地址: | 25019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散 刺状金 纳米 颗粒 合成 方法 | ||
1.一种单分散刺状金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超纯水将所需原料氯金酸、硝酸银、谷胱甘肽、硼氢化钠和抗坏血酸分别配制成摩尔浓度为10~25毫摩尔/升的第一氯金酸溶液,摩尔浓度为15~100毫摩尔/升的第二氯金酸溶液,摩尔浓度为5~15毫摩尔/升的第一硝酸银溶液,摩尔浓度为1~2毫摩尔/升的第二硝酸银溶液,摩尔浓度为0.01~0.1摩尔/升的谷胱甘肽溶液,摩尔浓度为10毫摩尔/升的硼氢化钠溶液,摩尔浓度为0.1摩尔/升的第一抗坏血酸溶液和摩尔浓度为0.1~1.0摩尔/升的第二抗坏血酸溶液;
使用超纯水配置摩尔浓度为0.1摩尔/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和摩尔浓度为0.05~0.2摩尔/升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溶液;
(2)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第一氯金酸溶液、第一硝酸银溶液和第一抗坏血酸溶液按体积比217.4:3.5~8.7:0.87~1.3: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配制成生长溶液;
(3)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溶液、第二氯金酸溶液、第二硝酸银溶液和第二抗坏血酸溶液混合在一起配制成过度生长溶液,其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溶液和第二氯金酸溶液的体积比是10~40,第二硝酸银溶液与第二氯金酸溶液的体积比是0.1~0.3,第二抗坏血酸溶液与第二氯金酸溶液的体积比是0.45~1.2;加入超纯水调节过度生长溶液的浓度,超纯水与过度生长溶液的体积比是0.39~3.89;
(4)将第一氯金酸溶液和硼氢化钠溶液加入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中,第一氯金酸溶液、硼氢化钠溶液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的体积比是1:2.4~6:30~75,搅拌2~5分钟,然后在26~30℃的恒温中静置2~5小时,得到金纳米颗粒;
将金纳米颗粒加入到步骤(2)配制的生长溶液中,搅拌后在26~30℃的恒温中静置2~5小时,得到棒状金纳米颗粒;
(5)将棒状金纳米颗粒分散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中之后与谷胱甘肽溶液混合,形成棒状金纳米颗粒溶液;其中,棒状金纳米颗粒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的质量体积比是0.24~1.26mg/mL,谷胱甘肽溶液与含有棒状金纳米颗粒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的体积比是0.027~0.27;
(6)将棒状金纳米颗粒溶液与步骤(3)配制的过度生长溶液和超纯水混合,过度生长溶液与棒状金纳米颗粒溶液的体积比是19.78~31.25,超纯水与棒状金纳米颗粒溶液的体积比是7.76~118.5,搅拌后在25~35℃恒温静置8~24小时,得到单分散的刺状金纳米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分散刺状金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5)中是将棒状金纳米颗粒离心处理浓缩3-16倍后分散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247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