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回收医疗利器的自动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3649.2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15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闵焕娣;闵焕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50 | 分类号: | A61M5/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倪钜芳 |
地址: | 71006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回收 医疗 利器 自动化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回收医疗利器的自动化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框架、第一电机、第一旋转轴、第一从动轴、第一皮带、第一支架、第一电动推杆、第一感应器、第二电机、第二旋转轴、第二从动轴、第二皮带、第二支架、第二感应器、第二电动推杆、压板、夹手气缸、第一延时继电器、第三支架、第一电磁铁、第三感应器、废弃盒、第二延时继电器、第三电机、第三旋转轴、上盒盖、下盒盖、第二电磁铁、第三电磁铁、第四电磁铁、弹簧和第五感应器,本发明结构合理,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可自行将针头与输液管和注射器进行分离,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可将分离后的针头进行自毁,对医护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回收医疗利器的自动化设备。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医院环境的特殊性,医疗利器损伤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目前医院所用的回收医疗利器装置大多功能单一,无法将输液管与针头以及注射器与针头进行分类,导致医护人员必须手动将针头与输液管和注射器进行分离,同时,装入现有回收医疗利器装置内的针头易对医护人员手部造成伤害,使医护人员手部造成细菌交叉感染等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回收医疗利器的自动化设备,本发明的结构紧凑合理,功能性强,操作简单,可自行将针头与输液管和注射器进行分离,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且该装置可将分离后的针头进行自毁,对医护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回收医疗利器的自动化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框架、第一电机、第一旋转轴、第一从动轴、第一皮带、第一支架、第一电动推杆、第一感应器、第二电机、第二旋转轴、第二从动轴、第二皮带、第二支架、第二感应器、第二电动推杆、压板、夹手气缸、第一延时继电器、第 三支架、第一电磁铁、第三感应器、废弃盒、第二延时继电器、第三电机、第三旋转轴、上盒盖、下盒盖、第二电磁铁、第三电磁铁、第四电磁铁、弹簧和第五感应器,所述的第一旋转轴穿过框架上端左侧的前后横梁,并与固定在框架前端横梁上的第一电机轴连接;所述的第一从动轴穿过框架上端右侧的前后横梁,并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一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架为中间带有横梁的矩形框,固定连接在第一旋转轴上方的框架前后横梁上,第一支架的上边框内侧固定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上端固定有第一感应器,下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刀片;第一支架的横梁内侧固定有第二刀片,第二刀片与第一刀片对应,第二刀片上方设置有定位通孔;所述的第二电机、第二旋转轴和第二从动轴对应地设置在第一电机、第一旋转轴和第一从动轴下方的框架的前后横梁上;第二旋转轴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二从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支架为矩形框,固定在靠近第二从动轴的框架上,并位于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之间;第二支架上边框靠近第二从动轴一侧固定有第二感应器,另一侧固定有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压板右侧固定连接有夹手气缸;夹手气缸两内侧对称设有第三刀片;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延时继电器和第四感应器,第四感应器位于第二支架的一个竖直边框的下端内侧;所述的第三支架的下端为水平的U型框架结构,U型端口分别固定在第二皮带下方框架的前后横梁右侧端,U型框架结构底部滑动连接有回收桶,回收桶是由左侧的第一回收桶和右侧的第二回收桶组成,废弃盒对应设置在第二回收桶上方,并固定在第 三支架上,废弃盒上下分别滑动连接有上盒盖和下盒盖;上盒盖和下盒盖一端分别通过弹簧与第三支架的竖直部分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电磁铁和第四电磁铁;废弃盒右侧外部第二延时继电器,左侧内部设置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轴连接有第三旋转轴,在第三旋转轴外壁上均贯穿有第四刀片;废弃盒左侧外部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二电磁铁;第一电磁铁固定在第三支架竖直部分的中部内侧,并位于废弃盒上方,所述的第三感应器设置在第三支架顶部下端,并与第一皮带右端对应;所述的第五感应器固定连接在两个弹簧之间的第三支架上。
所述第一支架的横梁内侧固定有第一导向板,第一导向板为弧形结构。
所述第一延时继电器设置在与第四感应器同一个竖直边框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36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射针
- 下一篇:一种简易小儿手背输液安全固定保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