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合金化高强汽车用钢铸坯低倍制取样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53722.6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4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程锁平;张乔英;杨克枝;尹国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04 | 分类号: | G01N1/04;G01N1/2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任晨晨 |
地址: | 243003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高强 汽车 用钢铸坯低倍 制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微合金化高强汽车用钢铸坯低倍制取样的方法,主要应用于炼钢连铸铸坯内部质量检验和质量评级。
背景技术
钢的微合金化是材料和冶金领域的一项高新技术,它是在C-Mn钢中加入微量的铌(Nb)、钒(V)、钛(Ti)、硼(B)等碳化物、氮化物形成元素进行合金化。并通过在炼钢冶炼过程中对钢水进行脱气、脱硫以及夹杂物形态的控制处理,在热轧轧制过程中采用控制轧制/控制冷却的工艺,从而达到控制细化钢的晶粒和碳化物、氮化物沉淀强化的物理冶金过程。
目前,在生产钛铌微合金化钢时(Ti+Nb在0.15%左右),现场离线火焰切割方法取连铸坯低倍试样,铣床对试样检验面加工铣去约15mm厚度,表面粗糙度≤1.6μm时进行热酸腐蚀15~25min后,依照YB/T4003-1997标准进行评级。低倍检验发现:铸坯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质量问题,中心疏松在3.0以上,中间裂纹和三角区裂纹均在3.0以上;但是该类极差低倍评级的连铸坯在热轧轧制后并未出现与之对应的严重的热板内部质量问题。这种严重的铸坯内部裂纹、中心疏松是否是连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是否能在热轧轧制过程中焊合?是否真的不会影响热轧板卷的质量等等?这一连串问题一直困扰着连铸和热轧技术人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合金化高强汽车用钢铸坯低倍制取样的方法,使得试样的检验结果能够如实反映连铸坯原有的铸坯质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合金化高强汽车用钢铸坯低倍制取样的方法,具体为:
首先将铸坯离线冷态锯切取样,然后铣床加工,控制检验面粗糙度<1.6μm,最后热酸洗低倍检验。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合金化高强汽车用钢铸坯低倍制取样的方法,具体为:
首先铸坯离线冷态火焰切割,然后铣床加工,控制铣床加工厚度>35mm且检验面粗糙度<1.6μm,最后热酸洗低倍检验。
优选的,控制铣床加工厚度大于35mm且小于4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微合金化高强汽车用钢铸坯低倍制取样的方法,控制铣床加工厚度和检验面粗糙度,由图1可以看出,试样采用火焰切割取样时,铸坯会由于取样过程温度的升与降产生热应力而出现裂纹,即所谓的热影响区。因此,需在试样加工过程中去除热影响区对低倍结果的影响。使铸坯低倍评级中并未出现原有取制样检验中出现的严重内部裂纹、中心疏松等问题。采用该取样检验方法,不但减少了取样造成的成本损失,而且还减少了制样、检验过程的成本;同时,对微合金化高强汽车用大梁钢铸坯内部组织研究分析,连铸工艺优化、分析S650MC铸态质量与轧材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切线法测定相变点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对连铸坯低倍试样取样检验低倍照片;
图3为实施例1对连铸坯低倍试样取样检验低倍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微合金化高强汽车用钢铸坯低倍制取样的方法,具体为:
首先铸坯离线冷态火焰切割,然后铣床加工,控制铣床加工厚度>35mm且检验面粗糙度<1.6μm,最后热酸洗低倍检验。
图1为铌钛(Ti+Nb在0.15%左右)微合金化高强汽车用钢膨胀量随着温度变化的趋势图,由图可以看出,温度Tb是转变开始温度;Tc是转变终了温度,温度在该区间内时钢易产生裂纹。
在对两块连铸坯低倍试样取样检验进行对比分析,低倍评级结果如下表1;低倍照片如图2和图3所示。
表1原有方案与新方案二低倍检验低倍结果对比
实施例1的取样方法铸坯低倍评级中并未出现原有取制样检验中出现的严重内部裂纹、中心疏松等问题。采用该取样检验方法,不但减少了取样造成的成本损失,而且还减少了制样、检验过程的成本;同时,对微合金化高强汽车用大梁钢铸坯内部组织研究分析,连铸工艺优化、分析S650MC铸态质量与轧材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37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