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陡岩体崩塌机制的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3926.X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0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贺凯;陈春利;李滨;冯振;王文沛;高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2 | 分类号: | G01N3/32;G01N3/08;G01B11/1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刘强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陡岩体 崩塌 机制 物理 模型 试验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高陡岩体崩塌机制的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崩塌试验模型(1)、试验承台(2)、人工反力装置(3)和测试设备(4);所述崩塌试验模型(1)放置在试验承台(2)上,所述人工反力装置(3)设置在崩塌试验模型(1)的上端;所述测试设备(4)包括压力传感器(4.1)、激光传感器(4.2)、声波换能器(4.3)、声波测试仪(4.4)和高速摄像机(4.5);崩塌试验模型(1)为模拟高陡岩体且高径比为3:1的长方体,其试验相似比设为1:50;所述崩塌试验模型(1)划分为底部区域(1.1)和上部区域(1.2)两部分,底部区域(1.1)用以模拟高陡岩体的压裂溃屈区,上部区域(1.2)用以模拟高陡岩体中上部的自重荷载区;在崩塌试验模型(1)底部区域(1.1)与试验承台(2)结合面、崩塌试验模型底部区域(1.1)与上部区域(1.2)结合面分别布设压力传感器(4.1);在崩塌试验模型(1)上方和侧面安装激光传感器(4.2);在崩塌试验模型底部区域(1.1)的中间部位设置声波换能器(4.3),所述声波换能器(4.3)连接声波测试仪(4.4)用以监测波速变化;在崩塌试验模型(1)的底部区域(1.1)和上部区域(1.2)分别安装用以监测崩塌试验模型(1)崩塌失稳的动态全过程的高速摄像机(4.5);根据测试工况,分别采用不同的规则块体来组合为模拟岩体的崩塌试验模型(1),通过调整块体大小、强度以及组合方式模拟高陡岩体上强下弱的强度差异及自然界中岩体内部节理裂隙的差异分布;不同的规则块体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和三棱柱;所述崩塌试验模型(1)包括一组水平层理、一组垂直节理、一组45°斜节理或一组45°/135°共轭节理;在试验前、加载过程中和失稳临界状态三个重点受力阶段分别对崩塌试验模型(1)底部区域(1.1)开展超声直达波声波测试,测试位置设在底部区域(1.1)的中间部位,获取底部区域(1.1)关键部位的波速变化数据,以反演模型的物理力学性态;在崩塌试验模型(1)上方设置人工反力装置(3),通过试验承台逐级加载,直至崩塌试验模型发生失稳破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岩体崩塌机制的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崩塌试验模型(1)的上端,于崩塌试验模型(1)和人工反力装置(3)之间设置有刚性垫板(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岩体崩塌机制的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崩塌试验模型(1)的长×宽×高尺寸为1m×1m×3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岩体崩塌机制的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区域(1.1)长×宽×高尺寸为1m×1m×0.5m;所述上部区域(1.2)长×宽×高尺寸为1m×1m×2.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392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