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54227.7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5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高忠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齐鼎立专利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89 | 分类号: | A61K36/889;A61K9/14;A61K9/48;A61P19/06;A61P19/02;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痛风性关节炎 中药 有效治疗 原料药材 重量配比 紫背天葵 紫花地丁 蒲公英 大腹皮 龙胆草 桑白皮 威灵仙 半夏 治疗 制备 安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桑白皮15份、紫背天葵9份、大腹皮15份、紫花地丁12份、蒲公英15份、龙胆草6份、威灵仙15份、半夏10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能够安全有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痛风性关节炎在中医范畴中属于痹证,起病比较急,《医学入门》论述为:“形怯瘦者,多因血虚有火;形肥勇者,多外因湿痰,日历节风;甚如虎咬,日白虎风,痛必夜甚者,血行阴也。”就其发病机制来讲,笔者以为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脾虚,为本,其二是湿毒蕴积,郁而化热,为标。痛风一病。多见高年,高年之人,脏腑Et渐衰薄,脾胃虚损尤甚,加之素食肥甘,恣啖酒肉,更伤脾胃,脾湿健运,水湿无从运化,贮而成痰。脾胃既虚,则卫外不固,风寒时三气杂合而至,内外二邪,合于体内,内化湿热,久蕴成毒,流行于血脉,外达于关节,内损脏腑,遂发痛风诸症。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
桑白皮【别名】桑根白皮,桑根皮、桑皮,白桑皮。 【 来源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晒干。【性味】 甘,寒。【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注意】 肺虚无火,小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紫背天葵【别名】紫背鹿含草,紫背鹿衔草,反背红、草本反背虹,天青地红、老母猪花头、反背绿丸。 【 来源 】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全草。秋、冬采收。【性味】辛微酸湿,平。【功能主治】祛瘀,活血,调经。治月经不调,白带过多,风湿,跌打内外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摘录】《中华本草》。
大腹皮 【别名】槟榔皮,大腹毛,茯毛,槟榔衣,大腹绒。 【 来源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性味】辛,微温。【归经】 归脾、胃、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注意】 气虚体弱者慎服。【摘录】《中华本草》。
紫花地丁【别名】 铧头草、光瓣堇菜。【 来源 】本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性味】苦、辛,寒。【归经】 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摘录】《中华本草》。
蒲公英【别名】 凫公英,蒲公草、耩褥草,仆公荚,仆公罂,地丁,金簪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鹁鸪英,婆婆丁,白鼓丁,黄花地丁、蒲公丁、耳瘢草、狗乳草,奶汁草,残飞坠,黄狗头,卜地蜈蚣、鬼灯笼,羊奶奶草,双英卜地,黄花草、古古丁。【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 、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性味】苦、甘,寒。【归经】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注意】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摘录】《中华本草》。
龙胆草【别名】 龙胆、苦胆草、胆草。 【 来源 】本品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性味】 苦,寒。【归经】 归肝、胆经。【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摘录】《中华本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齐鼎立专利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淄博齐鼎立专利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42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