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硬盘解密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54396.0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1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杨黎明;王晓明;陈红旗;廖泽勋;杨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海邻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80 | 分类号: | G06F21/80;H04L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48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盘 解密 方法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硬盘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硬盘解密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人们非常重要的资产,而数据又是存储在硬盘中的,因此,对硬盘进行加密是保护数据安全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效防止数据泄露。
现有硬盘加密方法,通常是利用密码输入软件,对需要加密的硬盘分区输入密码,将密码写到硬盘的固定区域,实现对硬盘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后续在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启动过程中,需要手动输入密码,只有密码正确时,才能对加密的硬盘进行解密,才能实现硬盘功能的正常化。
由于密码的位数有限,对硬盘的加密深度有限,因此,容易被他人破解,硬盘数据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盘解密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硬盘加密方法,容易被他人破解,硬盘数据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硬盘解密方法,所述硬盘解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广播的硬盘解密请求,并从所述硬盘解密请求中获取解密指令;
当所述解密指令为预设解密指令时,从所述解密请求中获取密钥数据流;
判断所述密钥数据流是否为预设密钥数据流;
若所述密钥数据流为预设密钥数据流,则控制硬盘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若所述密钥数据流不为预设密钥数据流,则控制硬盘进入锁定状态。
可选地,所述控制硬盘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的步骤之前,所述硬盘解密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密钥数据流加密时,对加密的密钥数据流进行解密;
在所述密钥数据流解密成功时,执行所述控制硬盘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对加密的密钥数据流进行解密的步骤之后,所述硬盘解密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密钥数据流解密失败时,控制硬盘进入访问限制状态;
记录访问限制次数,并判断所述访问限制次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在所述访问限制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时,控制硬盘进入锁定状态。
可选地,所述控制硬盘进入访问限制状态的步骤之后,所述硬盘解密方法还包括:
记录访问限制时长,并判断所述访问限制时长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在所述访问限制时长超过预设阈值时,控制硬盘进入锁定状态。
可选地,所述控制硬盘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的步骤之后,所述硬盘解密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触发的待机指令时,根据所述待机指令控制硬盘进入待机状态,并生成待机状态标识,且存储所述待机状态标识。
可选地,所述硬盘解密方法还包括:
接收触发的硬盘解锁请求,并显示硬盘解锁界面;
在接收到基于所述硬盘解锁界面输入的硬盘解锁信息时,对所述硬盘解锁信息进行验证;
当所述硬盘解锁信息通过验证时,对硬盘进行解锁。
可选地,所述硬盘解密方法还包括:
接收触发的用户加密请求,并显示密码设置界面;
接收用户基于所述密码设置界面输入的用户密码,并根据所述用户密码对硬盘进行加密。
可选地,所述硬盘包括机械硬盘、固态硬盘和混合硬盘。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硬盘解密设备,所述硬盘解密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硬盘解密程序,所述硬盘解密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广播的硬盘解密请求,并从所述硬盘解密请求中获取解密指令;
当所述解密指令为预设解密指令时,从所述解密请求中获取密钥数据流;
判断所述密钥数据流是否为预设密钥数据流;
若所述密钥数据流为预设密钥数据流,则控制硬盘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若所述密钥数据流不为预设密钥数据流,则控制硬盘进入锁定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硬盘解密程序,所述硬盘解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广播的硬盘解密请求,并从所述硬盘解密请求中获取解密指令;
当所述解密指令为预设解密指令时,从所述解密请求中获取密钥数据流;
判断所述密钥数据流是否为预设密钥数据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海邻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海邻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43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近距离感应功能的储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