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颜色涂装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54421.5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1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海云;凌文文;杨鹏飞;张杰;敖志强;张少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湘江关西涂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5/06 | 分类号: | B05D5/06;B05D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3205 | 代理人: | 黄纯能,宁星耀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颜色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涂装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颜色涂装工艺。
背景技术
红色是中国最重要的颜色,甚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在中国代表热闹、喜庆、祥和。
汽车颜色中高魅力红色,需要高的彩度的同时,又需要通过随角异色的金属感来展现高级感,通过颜色通透性来展现深邃感。
目前市面上传统的珠光红,通常采用的是珠光和普通颜色混合而成,彩度无法达到很高,由于珠光和普通颜料混合在一起,无法展现颜色深邃感。
传统的水性3C1B(2PH)红色工艺为:ED底漆层+中涂(1PH预烘烤)+BC色漆层+BC色漆层(2PH预烘烤)+清漆,两层色漆(BC)涂料是一样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颜色涂装工艺,对已有涂装生产线不做大的改动及投资的前提下,只需增加一套色漆罐,达到展现红颜色高彩度及深邃感的目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颜色涂装工艺,具体为:ED(底漆层)+中涂(1PH预烘烤)+BC1金属色漆层+BC2透明色漆层(2PH预烘烤)+清漆。
进一步,具体工艺流程操作如下:
(1)ED电泳
将钢板进行前处理后进行电泳涂装,涂装完毕后170±5℃*20±3min烘烤,膜厚要求在20-25um且外观合格;
(2)中涂喷涂
在电泳板板上喷涂中涂,针对不同体系的中涂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水性3C2B体系中涂需要140±5℃*30±3min烤干;水性3WET 1PH体系中涂需要80±2℃*5±1min烤干;水性3WET体系中涂直接流平,膜厚要求在20-40um且外观合格;
(3)BC1喷涂
使用机器人进行涂装,喷涂完毕后闪干2±0.5min,膜厚要求在8±0.5μm;
(4)BC2喷涂
使用机器人进行涂装,喷涂完毕后流平3±0.5min,预烘烤80±2℃*5±1min,冷却至室温,膜厚要求在8±0.5μm;
(5)清漆喷涂
使用自动机进行涂装,喷涂完毕后流平10±1min,然后140±5℃*25±3min烤干,膜厚要求在30-40um且外观合格。
进一步,BC1、BC2和清漆喷涂时,喷涂设备流量分别是:260~280mL/min、260~280mL/min、520~550mL/min。
进一步,BC1、BC2和清漆喷涂时,旋杯转速分别是:40~50Krpm、40~50Krpm、35~45Krpm。
进一步,BC1、BC2和清漆喷涂时,喷涂电压分别是:70~80KV、70~80KV、70~80KV。
进一步,BC1、BC2和清漆喷涂时,喷漆室环境为:温度24~26℃。
进一步,BC1、BC2和清漆喷涂时,喷漆室环境为:湿度60~70%RH。
本发明色漆层采用金属色漆层+透明红色层方式,针对现有红色魅力度不够的问题,利用透射原理(光线透过透明红色层后达到金属层,经过金属层反射后,反射光再经过透明红色层反射出来),红色彩度和传统的高彩度红色比,红色彩度有很大提升,市场上主流高彩度红色15°彩度在50~70之间,本发明可以使红色15°彩度超过90,并且由于使颜色的深邃感加强,深邃感指数C15°(15度彩度)/L(45°)(45°明度)可以达到4以上,市场的主流红色通常在3以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传统的水性3C1B(2PH)红色工艺涂装线上,无须改造大量涂装线,只需增加一套色漆罐。
本发明具有涂层质量稳定且易控制,操作难度低,运行能耗及材料成本低,后处理简单,改动量小,改造投资少,推广性强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l
一种汽车颜色涂装工艺,为:ED(底漆层)+中涂(1PH烤干)+BC1金属色漆层+BC2透明色漆层(2PH预烘烤)+清漆,具体工艺流程操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湘江关西涂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湘江关西涂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44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