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理想转向特性操纵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55800.6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6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殿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戎马汽车特种传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16 | 分类号: | B62D7/16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42110 | 代理人: | 高良军 |
地址: | 44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理想 转向 特性 操纵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转向操纵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车辆转向操纵机构采用的是方向机带动整体直拉杆左右移动,通过整体直拉杆带动左、右转向臂;还有一种是采用断开式左、右直拉杆的转向操纵机构;采用目前的车辆转向操纵机构,车辆在实际转弯时达不到理想值,在方向机打死的情况下内、外轮实际转角与理想转角的误差大,造成总有一个车轮在路面上拖擦,造成车辆前轮磨损比后轮大,也影响操纵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了使车辆在实际转弯时达到理想值,内、外轮实际转角与理想转角没有误差,避免轮胎的磨损不一致性,本发明提出理想转向特性操纵机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理想转向特性操纵机构,包括转向机、转向机垂臂、左转向拉杆、左转向臂、右转向拉杆、右转向臂,其特征在于:转向机垂臂后端设有与转向机的输出轴连接的安装孔,转向机垂臂前端延伸出叉形臂,叉形臂上下交错并左右对称,叉形臂的两个臂端分别设有转向拉杆连接孔;
转向机垂臂连接在转向机的输出轴上,转向机垂臂布置在车辆前部的车架横向中线位置,转向拉杆、右转向拉杆对称布置在车辆左、右两侧,并且左转向拉杆、右转向拉杆交叉安装在转向机垂臂的叉形臂上;左转向臂、右转向臂分别与左转向拉杆、右转向拉杆连接;转向机垂臂的安装孔与转向拉杆连接孔之间的中心距与左转向臂及右转向臂的两个连接孔的中心距完全相同。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的转向操纵机构,通过对转向机垂臂进行改进,限定左转向拉杆、右转向拉杆、左转向臂、右转向臂的参数,并且转向拉杆、右转向拉杆对称布置、交叉安装,从而使车辆在实际转弯时达到理想值,内、外轮实际转角与理想转角基本没有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设计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外轮导向转角与内轮导向转角的计算关系图。
图1、图2中所示,1、左转向臂;2、左转向拉杆;3、一级角转器;4、转向机垂臂;5、转向机;6、右转向拉杆;7、右转向臂;8、二级角转器;9、一级万向节;10、二级万向节。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图3所示,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如下:理想转向特性操纵机构,包括转向机5、转向机垂臂4、左转向拉杆2、左转向臂1、右转向拉杆6、右转向臂7,转向机垂臂4后端设有与转向机的输出轴连接的安装孔,转向机垂臂前端延伸出叉形臂,叉形臂上下交错并左右对称,叉形臂的两个臂端分别设有转向拉杆连接孔;
转向机垂臂4连接在转向机5的输出轴上,转向机垂臂4布置在车辆前部的宽度中线位置,左转向拉杆2、右转向拉杆6对称布置在车辆左、右两侧,并且左转向拉杆2、右转向拉杆6交叉安装在转向机垂臂的叉形臂上;左转向臂1、右转向臂7分别与左转向拉杆2、右转向拉杆6连接;转向机垂臂的安装孔与转向拉杆连接孔之间的中心距与左转向臂及右转向臂的两个连接孔的中心距完全相同(如图3所示,都为L2)。
如1、图2所示,描述转向工作原理:方向盘操纵一级角转器3,传力给一级万向节9,再通过二级角转器8、二级万向节10传力给转向机5,通过转向机垂臂同时带动左转向拉杆2、左转向臂1、转向拉杆6、右转向臂7,从而推动左、右车轮转向。
如图4所示,是外轮导向转角与内轮导向转角的计算关系图,外轮导向转角为α,内轮导向转角为β,L为桥间距,B为轮间距,则有:
R =tg(90º-α)*L;R1= R-(B-2B2);R1= tgβ*L;进而,
tgβ= R-(B-2B2)/ L;
tgβ= tg(90º-α)-(B-2B2)/ L,
从而通过外轮导向转角为α,得到内轮导向转角为β。
结合图3、图4所示,设桥间距L为3000mm,轮间距B为1700mm,B2为150mm,初始角C为12.5º,L1为580mm,L2为300mm,B1为140mm,得到的结果如下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实际内转角与理论内转角的误差很小,从而使车辆在实际转弯时达到理想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戎马汽车特种传动有限公司,未经十堰戎马汽车特种传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58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的四轮转向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