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卷曲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57518.1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1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敏;何淑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川县翠檬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李小金,王正楠 |
地址: | 6281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卷曲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卷曲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由茶树植物叶或芽制作的饮品,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单宁、茶多酚、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叶绿素、胡萝卜素、芳香油、酶、维生素A原、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P以及无机盐、微量元素等400多种成分,有利于人体健康。
以成品茶叶形状来区分,目前我国茶叶可主要分为扁形、针形、卷曲形。以卷曲茶为例,卷曲茶通常为由茶叶叶片加工后在炒制过程中自然收卷而得。在炒制过程中,需要对炒锅的温度严格控制,以保障后续所得茶叶质量。然而,在现有的制备工艺中,炒制通常使用燃料加热,由于燃料加热温度较难控制,因此后续所得茶叶质量高低完全取决于操作者个人经验,只有熟练工才能够有效控制茶叶质量。为了保障茶叶总体质量,必须由熟练工来进行炒制,不仅耗费人力支出过大,而且生产效率受熟练工数量影响,影响产量提升。此外,由于炒制取决于操作者个人经验,因此后续所得茶叶的整体质量不均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卷曲茶制备方法。本发明可有效控制炒制温度,不仅能够保障炒制所得茶叶的整体质量,还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提高总体产量。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卷曲茶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摊青,将采摘后的茶叶在阴凉通风处摊开,持续9~16小时,直至茶叶软化;步骤S2:杀青,将软化后的茶叶放入温水中煮 5~15分钟,温水的温度为60~80摄氏度;步骤S3:分级,取出杀青后的茶叶,根据茶叶大小进行分选,将不同规格的茶叶分开,分别进行后续操作;步骤S4:冷却,分级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步骤S5:揉捻,将不同规格的茶叶分别揉捻;步骤S6:炒制,选取揉捻完成的同一规格的茶叶投入炒锅中进行炒制,使用摇头扫把机对茶叶进行翻炒,炒锅下表面设有加热灶,加热灶的灶体上表面凹陷,其凹陷的不同高度内分别设有加热电阻,各个加热电阻并联,根据需要选择接入电路进行加热;步骤S7:理条,炒制完成后进行理条;步骤 S8:烘焙,将理条完成后的茶叶进行烘焙,使其快速干燥形成成品茶叶,烘焙温度为100~120 摄氏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阴凉通风处的温度为16摄氏度,风速为5米每秒。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在步骤S1中,阴凉通风处的温度为18摄氏度,风速为4米每秒。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在步骤S2中,温水温度为60摄氏度,煮制时间为15分钟。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在步骤S2中,温水温度为70摄氏度,煮制时间为10分钟。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在步骤S2中,温水温度为80摄氏度,煮制时间为5分钟。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在步骤S8中,烘焙采用蒸汽烘焙,蒸汽温度为120摄氏度。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可有效控制炒制温度,不仅能够保障炒制所得茶叶的整体质量,还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提高总体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加热灶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1加热电阻,2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一种卷曲茶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川县翠檬茶业有限公司,未经青川县翠檬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75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花生芝麻油的配方
- 下一篇:一种抗氧化的营养袋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