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生鱼缸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60327.0 | 申请日: | 2017-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3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刘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锐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30 | 代理人: | 刘长春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生 鱼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生动植物饲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生鱼缸。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家庭开始喂养观赏鱼,市面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鱼缸,现在的鱼缸逐渐与各类外部智能电子装置相结合,实现了鱼缸功能的多样化和智能化。然而,这些智能化的鱼缸并没有对鱼的生存环境的改善有任何提升,所喂养的鱼因其在鱼缸中的生存环境与自然环境中差异较大。
鱼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适应复杂水体环境的体型以及生殖系统,因此很多鱼有逆流性,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洄游产卵,利用逆向水流来刺激性腺,提高繁殖能力。而人工饲养观赏鱼的水流多数是被动力装置提升后从上向下注水,即瀑布式水体结构。瀑布式的水体结构并非理想的养鱼环境,自然界中的瀑布,不论瀑布大小,其正下方的鱼都很稀少。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真正适合鱼类生理习惯的鱼缸,改善鱼类的生存环境,提高养鱼的成活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生鱼缸,,包括:
第一导流板(101),固定连接所述仿生鱼缸的侧壁且与所述仿生鱼缸的侧壁形成第一角度(θ1);
过滤棉(104),与所述仿生鱼缸的侧壁形成第二角度(θ2);
第一水泵(105),设置于所述仿生鱼缸的底板之上,其入水口设置于靠近所述过滤棉(104)处。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导流板(102)、第三导流板(103);
所述第二导流板(102)固定连接所述仿生鱼缸的侧壁且与所述仿生鱼缸的侧壁形成所述第二角度(θ2);
所述第三导流板(103)与所述第一导流板(101)和所述第二导流板(102)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流板(103)与所述第一导流板(101)成第三角度(θ3);所述过滤棉(104)镶嵌于所述第二导流板(102)之内。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角度(θ1)、所述第二角度(θ2)及所述第三角度(θ3)度均为90度,且所述第三导流板(103)与所述仿生鱼缸的底板平行。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仿生鱼缸还包括第一导流管(108)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01)上的第一导流孔(111),所述第一导流管(108)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水泵(105),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流孔(111),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三导流板(103)和所述仿生鱼缸的底板之间以及仿生鱼缸的侧壁。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仿生鱼缸还包括第二水泵(106)、第三水泵(107)、第二导流管(109)、第三导流管(110)、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01)上的第二导流孔(112)及第三导流孔(113);
所述第二水泵(106)及所述第三水泵(107)均设置于仿生鱼缸的底板之上,其入水口均设置于靠近所述过滤棉(104)处;
所述第二导流管(109)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水泵(106),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流孔(112),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三导流板(103)和所述仿生鱼缸的底板之间以及仿生鱼缸的侧壁;
所述第三导流管(110)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水泵(107),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导流孔(113),其部分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三导流板(103)和所述仿生鱼缸的底板之间以及仿生鱼缸的侧壁。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流孔(111)、所述第二导流孔(112)及所述第三导流孔(113)距所述仿生鱼缸的底板之间的距离依次减小。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流孔(112)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导流孔(111)的孔径且大于所述第三导流孔(113)的孔径。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水泵(105)、所述第二水泵(106)及所述第三水泵(107)均为潜水泵。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潜水泵为功率可调式潜水泵。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水泵(105)、所述第二水泵(106)及所述第三水泵(107)设置于所述过滤棉(104)之内或者设置于所述过滤棉(104)远离所述第一导流板(101)一侧。
本发明提供的仿生鱼缸可以提供定向水流,模拟了真实的自然环境,改善了鱼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养鱼的成活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锐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科锐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03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种植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拉氏鱥繁殖场及繁殖拉氏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