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形内衣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64999.9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85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吴英仕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英仕 |
主分类号: | A41B17/00 | 分类号: | A41B17/00;B32B27/02;B32B9/02;B32B9/04;B32B27/36;B32B27/40;B32B27/30;B32B33/00;B32B37/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宽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9 | 代理人: | 廖秀玲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着 舒适 安全 性能 不会 身体 带来 不良 健康 隐患 内衣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穿着舒适度高、安全性能好、不会给身体带来不良健康隐患的塑形内衣制备方法,先将棉纤维、竹纤维和麻纤维混合后揉捻作为原料,采用平纹织法进行织布,制得内部棉麻层材料;将混合微胶囊1、混合微胶囊2和乙醇水溶液混合得混合喷涂液,采用喷涂机将混合喷涂液喷涂在海绵表面得中部药物层材料;将氨纶、莱卡和涤纶混合后揉捻得弹性揉捻,将聚酯纤维和丙烯酸纤维混合后揉捻得混合材料,以弹性揉捻和混合材料为原料采用斜纹织法进行织布,得外部弹性层材料;按内部棉麻层材料、中部药物层材料和外部弹性层材料的顺序,将三个材料紧密粘合到一起得复合材料;以复合材料为原料,根据所需要制备的塑形内衣的造型制得塑形内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形内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形内衣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内衣是指贴身穿的衣服,包括背心、汗衫、短裤、抹胸、胸罩等,内衣具有吸汗、矫型、衬托身体、保暖及不受来自身体污秽物危害的作用,内衣已经成为现代服饰不可缺少物质之一,在生活中广泛使用。现在的内衣产品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遮盖私密部位的基础需求,越来越多的需求开始在内衣产品上有所体现,如很多爱美消费者开始要求内衣的美观性能,内衣的美观装饰如在绣花上等需要内衣原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能,但是这些既可以绣花又具有良好可加工性能的内衣材料穿着舒适度极度不佳,消费者长时间穿着这些材料制成的内衣轻则导致身材变形、重则因材料对乳房等部位的长时间不良挤压甚至可能会影响乳腺增生、乳腺肿块或严重至导致乳腺癌等病症的发生。
塑形内衣是指可以重修、重塑身体曲线的一种内衣产品,穿着塑形内衣能够雕塑消费者的身材,使消费者获得美好身段。但现有的塑身内衣多依靠内衣材料的强压力或采用软质金属箍而使原先突出的脂肪被压平,进而达到塑身的效果,但这种靠强压方式达到的塑身效果常常会导致局部淤血或导致人体呼吸不畅,对组织的内脏器官也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因而也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塑形内衣制备方法,使消费者长时间穿着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塑形内衣既能获得优美的体态,又不会造成局部淤血、呼吸不畅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塑形内衣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棉纤维、竹纤维和麻纤维按照3:2:1的质量比混合后揉捻作为原料,采用平纹织法进行织布,制得所述内部棉麻层材料;
2)将混合微胶囊1、混合微胶囊2和乙醇水溶液按照10~15 g:6~8 g:100 mL的质量体积比混合,得到混合喷涂液,采用喷涂机将所述混合喷涂液喷涂在海绵表面,制得中部药物层材料,其中,所述混合喷涂液的喷涂量与海绵的体积质量比为5~10 mL:50 g;
所述混合微胶囊1采用如下方法获得:将当归和郁金香破碎后混合,得到粉碎物1,将粉碎物1与乙醇水溶液混合提取2~3 h,过滤取滤液得到混合液1,将混合液1减压去除乙醇,将去除乙醇后的混合提取物1、三氯甲烷和正丁烷混合振荡反应30~50 min后,转移入分液漏斗中静置,静置后取下层溶液,得到混合提取液1;将党参和红花破碎后混合,得到粉碎物2,将粉碎物2与pH 10~12的碱溶液混合提取2~3 h,过滤取滤液得到混合液2,将混合液2与无水乙醇混合后静置40~50 min后取沉淀,将沉淀挥发去除乙醇后重溶于水,得到混合提取液2;将混合提取液1和混合提取液2混合后作为囊芯溶液1,将阿拉伯胶、羟甲基纤维素钠和明胶共溶于水后作为囊壁溶液1,将囊芯溶液1和囊壁溶液1混合后均质得到均质混合物1,对均质混合物1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微胶囊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英仕,未经吴英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49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