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磁波暗室的空调与通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65091.X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5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赵磊;熊进华;刘运雷;李康;曲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3/14;F24F3/16;F24F1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11008 | 代理人: | 陈宏林 |
地址: |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磁波 暗室 空调 通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电磁波暗室的空调与通风系统,属于电磁波暗室的空调通风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波暗室是一种可以屏蔽外部电磁干扰、抑制内部电磁多路径反射干扰、对来波能够几乎全部吸收的相对寂静的电磁测量环境,主要用来测试微波、天线特性和物体雷达截面(RCS)的测量。一般微波暗室对温湿度的要求不高,主要是基于对人员的舒适性考虑,常见的有25±3℃,相对湿度40%~60%或23±3℃,相对湿度40%~60%,即满足普通舒适性空调需求即可。目前现有的电磁波暗室通风空调系统一般用于上述这种要求,无法适应目前高精尖电子产品多频谱、电、光等多种目标、多种干扰的屏蔽测试需求,难以适应微波暗室室内设备发热量大、人员停留时间长,及室内温湿度的严格要求。如某厂新建的暗室,测试大厅内反射区要求测试时室内温度21±1℃,相对湿度≤65%,且反射面区域上下部温差不超过2℃(反射面高度为20m)。
随着微波暗室温湿度要求的日益提高,仅靠传统的通风已经不能满足工艺需求,愈来愈多的暗室需设计空调系统,工艺专业的要求需要靠气流组织得以保证。
传统的空调系统送风量大,风口面积大严重影响微波暗室内的屏蔽效果。因此需要一种设计合理的空调通风系统达到既不影响实验室测试效果,更兼使暗室内的气流组织合理化,达到室内温湿度要求,而且送排风进出暗室的通道起到屏蔽和通风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设计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磁波暗室的空调与通风系统,其目的是满足高性能微波暗室对温湿度及通风换气的严格要求,减少通风量,并使得室内开孔降低,减少对屏蔽的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该种用于电磁波暗室的空调与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电磁波暗室(9)内设置空凋和通风设备专用机房(10),在机房(10)内安装组合式空调机组(1),包括新回风混合段,初效过滤段,中效过滤段,表冷段,二次回风段,加热段,加湿段,风机段;在机房(10)内还安装新风机组(7)和排风机组(8),新风机组(7)包括新风初效过滤段,中效过滤段,风机段;
组合式空调机组(1)和新风机组(7)共用一个送风管道(2),送风管道(2)敷设在电磁波暗室(9)外的侧面检修夹层(3)的下部,送风管道(2)的送风波导窗(4)设置在电磁波暗室(9)内的长边方向的两边侧墙下部及地面上,位于侧墙上的送风波导窗(4)距离地面1.5米,位于侧墙上的相邻送风波导窗(4)的间距为8米;
组合式空调机组(1)和排风机组(8)共用一个回风管道(5),回风管道(5)敷设在电磁波暗室(9)外的正上方以及侧面检修夹层(3)上部,回风管道(5)的回风波导窗(6)设置在电磁波暗室(9)内的顶部和短边方向的两边侧墙上部,位于侧墙上的回风波导窗(6)距离电磁波暗室(9)内的顶部1.5米,位于侧墙上的相邻回风波导窗(6)间距为6米;
送风管道(2)与组合式空调机组(1)之间、送风管道(2)与新风机组(7)之间安装电动风阀(11),回风管道(5)与组合式空调机组(1)之间、回风管道(5)与排风机组(8)之间安装电动风阀(11)。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微波暗室(9)内采用组合式空调机组(1)与新风机组(7)、排风机组(8)结合的送风方式,送风采用风口下送与侧送相结合,回风采用顶排与侧排风相结合的方式。当电磁波暗室(9)需要通风时,则开启新风机组(7)、排风机组(8)以及对应的电动风阀(11)进入通风工作模式;当电磁波暗室(9)需要空调时,则开启组合式空调机组(1)以及对应的电动风阀(11)进入空调工作模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是:
1、本发明所述系统能够在较少通风量的情况下,排除室内余热及有害物,达到室内温湿度要求,室内温度场分布均匀,满足实现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高性能、多功能屏蔽和测试。
2、顶部回风口与灯具相结合,部分送风口设在地面上,风管与风口均采用隐蔽性设计,风管设在暗室夹套空间,不穿越暗室,暗室开孔减少,节约投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的送风送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系统的回风送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50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化家用型温度、湿度、洁净度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净化空气的智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