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拆卸清洗的松材线虫快速分离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67514.1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6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潘沧桑;潘洛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沧桑;潘洛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13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拆卸 清洗 松材线虫 快速 分离 装置 及其 检测 方法 | ||
可拆卸清洗的松材线虫快速分离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涉及松材线虫。提供容易拆卸和安装,便于清洗的,普适于圆盘、木板和枝条,使线虫被负压带动的水流从维管中迅速洗脱出来加以鉴定的可拆卸清洗的松材线虫快速分离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普适于圆木、木板和枝条的外检和内检,能使隐藏的线虫及微生物被负压带动的水流从维管中迅速洗脱,不但使原先需24h以上的分离工作得在几分钟之内完成,便于快速鉴定木材中线虫的性质和种类,大大加快木材产品和木包装货物的通关过卡速度,也免除检疫人员劈木削片之苦;而且分离器容易拆缷和安装、便于清洗,从而避免样品之间交叉感染,使我国的木材检疫工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无懈可击,立于不败之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松材线虫,尤其是涉及可拆卸清洗的松材线虫快速分离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松树萎蔫病,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或“松树癌症”。仅据2007年不完全统计,中国就已经有100万株松树死于松材线虫病,损失木材超过500万m3,累计发生面积8.67万hm2,导致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约250亿元。此外,松材线虫病还威胁着我国大面积松林,以及一些重要自然历史景观和生态风景区(张锴等,2010,中国松材线虫病研究)。近10年来,虽然投入很多人力物力财力,但没有抑止住松材线虫病蔓延扩散的势头,损失继续增大。一方面,因为松材线虫病等森林病虫害造成的松木和松脂、松节油等林产品紧缺,价格大幅上涨;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升级,多数林区采取禁伐措施,树木成为越来越紧缺的资源。我国目前60%以上的木材靠进口,而进口木材存在传入病虫害的危险,特别是松材线虫病。因此,各个口岸除了严密检查进出口货物的木包装箱之外,还要检查大量的进口原木和各种木制品。所以,进出口检验检疫的工作量非常大。
由于松材线虫繁殖速度快,并且通过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很快蔓延成灾,使大片松树迅速死亡,因此禁止病区木材移动是防止该病扩散的主要措施之一。为防止该病进一步蔓延,目前我国各地主要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拦截松木进行检查。
但是,从木材中分离出线虫并加以鉴定,是一件费时费工的繁琐工作。通常木材取样后必须先劈成小条(比筷子还细),然后放在漏斗或大烧杯等容器中,按贝尔曼漏斗法的原理进行分离,一般需经24h才能分离出线虫。鉴于此,中国专利ZL02129944.7的发明人潘沧桑于2003年1月21日提供松材线虫快速分离器,可以从“圆盘”(树木横断面)中快速分离出线虫,后来认识到只能从“圆盘”中分离线虫的局限性,改进了该分离器,对于“圆盘”、木板和枝条中的线虫都能够快速分离,并于2005年8月1日又申请了中国专利ZL200510088062.3。
不过,改进后的松材线虫快速分离器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点:由于分离器沉重,清洗很费事,费时费工;即使清洗了,也无法保证彻底清洁,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即无法保证第二个样品的分离液中没有上一个样品中的线虫。就是说,使用现有的快速分离器,可出现检验结果存在交叉感染可能性的质疑,因此发明人提供了可拆卸清洗的松材线虫快速分离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容易拆卸和安装,便于清洗的,普适于圆盘、木板和枝条,使线虫被负压带动的水流从维管中迅速洗脱出来加以鉴定的可拆卸清洗的松材线虫快速分离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一、可拆卸清洗的松材线虫快速分离装置之一:
设有机台、抽滤体、负压构件、压杆及真空泵;
所述机台由底座、立柱、中台板和上横杆组成,中台板上设圆孔,所述圆孔的孔径与抽滤体的中下部外径吻合,圆孔与抽滤体之间设密封圈;
所述抽滤体的下部设有抽滤体水阀;所述负压构件设有负压腔,所述压杆设有电液连杆或带手轮的螺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沧桑;潘洛,未经潘沧桑;潘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75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