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无线局域网的组播控制方法和无线接入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68060.X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4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潘毅明;邵震;奚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6 | 分类号: | H04W4/06;H04W4/08;H04W24/02;H04W84/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浩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终端 组播报文 推送 无线接入设备 无线局域网 组播控制 组播业务 组播组 通信技术领域 组播 剔除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局域网的组播控制方法和无线接入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需要向组播组内的用户终端推送组播报文时,判断该用户终端的WLAN接入速率是否达到阈值速率;如果该WLAN接入速率达到该阈值速率,则向该用户终端推送该组播报文;如果该WLAN接入速率没有达到该阈值速率,则不向该用户终端推送该组播报文,并将该用户终端剔除出该组播组。在该本发明的实施过程中维持了组播形式,通过拒绝向WLAN接入速率较低的用户终端提供组播业务,从而可以尽可能地保证WLAN接入速率较高的用户终端的组播业务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无线局域网的组播控制方法和无线接入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在业务终端的占比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网络带宽的提升,视频应用业务也越来越多,而且当今因特网(Internet)上的视频大多以组播方式进行传输。两者相结合,如何在WLAN上通过组播进行视频传输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组播技术基于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协议,对分组的超时与丢失不敏感。对于有线组播,由于有线网络的误码率低、吞吐量高,组播效果良好。而无线组播则面临着诸多复杂问题,主要有:(1)WLAN组播用户终端的数据接收能力不同,因此AP(Wireless Access Point,无线访问接入点)会降低其发送速率以迁就低速率的用户终端,极端情况下会降低到1Mbps(Million bits per second,兆比特每秒),这里1Mbps是WLAN的最低关联速率;(2)无线网络的资源有限。
目前存在组播转单播的技术,虽然具有能够利用单播的确认回复机制,根据用户终端实际的接收能力发送等优点,但考虑到无线资源有限的情况,在多用户终端的场景下,该技术反而增加了无线传输的数据量,更容易造成冲突,仍不能保证组播质量,即使是一些WLAN接入速率较高的用户,也不能保证其组播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并因此针对所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组播控制方法,包括:在需要向组播组内的用户终端推送组播报文时,判断所述用户终端的WLAN接入速率是否达到阈值速率;以及如果所述WLAN接入速率达到所述阈值速率,则向所述用户终端推送所述组播报文;如果所述WLAN接入速率没有达到所述阈值速率,则不向所述用户终端推送所述组播报文,并将所述用户终端剔除出所述组播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向所述用户终端推送所述组播报文时,以所述阈值速率作为推送速率向所述用户终端推送所述组播报文。
在一个实施例中,判断所述用户终端的WLAN接入速率是否达到阈值速率的步骤包括:对所述组播组内的所有用户终端的WLAN接入速率逐个进行判断,判断所述组播组内的所有用户终端中,哪个或哪些用户终端的WLAN接入速率达到所述阈值速率,以及哪个或哪些用户终端的WLAN接入速率没有达到所述阈值速率;其中,在判断完成后,向WLAN接入速率达到阈值速率的用户终端推送所述组播报文,并且拒绝向WLAN接入速率没有达到阈值速率的用户终端推送所述组播报文,并将所述WLAN接入速率没有达到阈值速率的用户终端剔除出所述组播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到用户终端请求加入所述组播组的请求消息;以及在获得所述请求消息后,判断该请求加入组播组的用户终端的WLAN接入速率是否达到所述阈值速率;如果该WLAN接入速率达到所述阈值速率,则允许该用户终端加入所述组播组;否则拒绝该用户终端加入所述组播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阈值速率大于或等于11Mbp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80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