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集诱导发光检测Pb2+的纳米簇复合底物AuNPs@(SG)X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69035.3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32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霍峰;李道华;曹琨;朱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江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09K11/58 | 分类号: | C09K11/58;C09K11/70;G01N21/64 |
代理公司: | 51214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钱成岑<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6411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底物 纳米簇 制备 混合溶液 合成 调节混合溶液 分析检测技术 金属离子诱导 可见光 澄清透明 发光检测 灵敏传感 溶液混合 完全溶解 絮状沉淀 直接反应 超纯水 纳米金 无色 可控 荧光 离子 沉淀 发光 诱导 老化 澄清 透明 研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集诱导发光检测Pb2+的纳米簇复合底物AuNPs@(SG)X的制备方法,属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包括:1)将HAuCl4水溶液和GSH溶液混合,加入超纯水,在一定温度下搅拌后生成絮状沉淀;2)调节上述混合溶液的pH至5.0~6.0,使沉淀完全溶解,溶液变为澄清透明;3)老化1.5~3h后,调节混合溶液的pH至7.2~8.5即可获得本发明纳米簇复合底物AuNPs@(SG)X。本发明采用HAuCl4与GSH直接反应一步制得AuNPs@(SG)X,合成方法简单可控。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簇复合底物AuNPs@(SG)X中纳米金离子分散较好几乎没有重叠及聚集现象,所合成的复合底物混合溶液在可见光下无色、澄清、透明、稳定,且本发明制备的复合底物无自身荧光,选择性强,有利于进一步对金属离子诱导其聚集发光及进行高灵敏传感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聚集诱导发光检测Pb2+的纳米簇复合底物 AuNPs@(SG)X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活中重金属离子的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的健康已经构成严重威胁。其中,铅在环境水样中大量存在,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众所周知,2006年甘肃徽县发生严重的“铅中毒事件”,2009年的湖南省武冈和陕西省凤翔先后发生“铅中毒事件”。其中陕西省凤翔县“铅中毒”事件造成将近九百人的儿童脱发,发育不良,智力受损。2010年,尼日尼亚铅污染事件更是导致250余人死亡。“铅中毒”事件屡次发生,危害触目惊心,让人心痛。铅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能够在人体内积聚而引起铅中毒。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道,现在每天进入人体的铅来自食物的约400μg,水10μg,城市空气26μg。另外,科学研究表明铅对人体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免疫功能等均能造成破坏作用。对人类危害更大的是铅的致癌性,无机铅已被国际癌研究协会(IARC)列为人类的致癌物。
目前能用于检测铅离子的技术方法很多,其中基于光谱检测的技术方法中除了依赖大型仪器设备(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仪等)传统/常规方法之外,还有基于染料与重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而这种反应原理对重金属阳离子检测的灵敏度远低于聚集诱导发光原理的应用。近年来,利用荧光纳米簇检测重金属离子的报道大多是基于荧光猝灭机理,因为抑制荧光的化合物较多,导致荧光淬灭较为普遍,对选择性/灵敏度影响较大。另有报道基于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机理检测重金属阳离子,目前利用金属纳米簇AIE原理检测重金属离子研究,主要是利用纳米簇底物遇到待测金属离子后聚集而荧光增强现象,但所制备的金属纳米簇底物大多自身已经具有微弱背景荧光,凭靠荧光增强检测重金属离子,该方法无疑会影响检测灵敏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集诱导发光检测Pb2+的纳米簇复合底物AuNPs@(SG)X的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的纳米簇复合底物AuNPs@(SG)X中纳米金离子分散较好几乎没有重叠及聚集现象,所合成的复合底物混合溶液在可见光下无色、澄清、透明、稳定,且本发明制备的复合底物无自身荧光,选择性强,有利于进一步对金属离子诱导其聚集发光及进行高灵敏传感研究。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集诱导发光检测Pb2+的纳米簇复合底物AuNPs@(SG)X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HAuCl4水溶液和GSH溶液混合,加入超纯水,在一定温度下搅拌后生成絮状沉淀;
2)调节上述混合溶液的pH至5.0~6.0,使沉淀完全溶解,溶液变为澄清透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江师范学院,未经内江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690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