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基硒化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70972.0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0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楠;谭亮;刘兆清;吴晓童;郭仕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90 | 分类号: | H01M4/9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11569 | 代理人: | 王加贵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基硒化铜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碳基硒化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被认为是能够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这两个全球性难题的最具前景的技术产品。目前已开发出多种类型的燃料电池,使用各种不同的阴阳极材料,多数类型燃料电池的阴极反应是氧还原反应,氧气既可以从空气中得到,又具有较高的还原电位,有利于提高电池的电压,是最理想的电子受体。但由于动力学因素的影响,氧气很难直接在阴极上被还原,因此需要使用催化剂加速氧还原反应。目前通常使用贵金属Pt作为阴极催化剂,Pt的优势在于其较高的催化活性,但是价格高昂、存量匮乏,严重限制了燃料电池在实际中的应用。所以有必要开发一种对阴极氧还原反应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并且价格低廉的电极材料。
硒化铜是良好的P型半导体材料,具有经济、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因此,在燃料电池电极材料应用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硒化铜作为电池电极材料时,对阴极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效果仍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阴极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效果更好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基硒化铜复合材料,包括硒化铜和碳基载体,所述硒化铜分散负载在碳基载体上。
优选的,硒化铜与碳基载体的质量比为1:0.5~2,进一步优选为1:0.8~1.5,更优选为1:1~1.3,最优选为1:1。
优选的,所述碳基载体为碳纳米管和/或石墨烯,更优选为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优选的,所述碳基载体为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时,碳纳米管与石墨烯的质量比为3:20~10:3;进一步优选为1: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碳基硒化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搅拌条件下,依次向碳基载体水分散液中加入可溶性铜盐、碱化剂、亚硒酸盐及还原剂,进行水热反应,得到碳基硒化铜复合材料。
优选的,所述碳基载体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0.06~1.5%,进一步优选为0.08~1.2%,更优选为0.1~1.0%,最优选为0.6%。
优选的,所述可溶性铜盐中铜离子、碱化剂、亚硒酸盐中亚硒酸根离子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0.8~2:13~32.5:0.8~2:96~240,进一步优选为0.1~1.5:13~19.5:0.1~1.5:112~160,更优选为1:16.25:1:120。
优选的,所述可溶性铜盐为硫酸铜、硝酸铜或氯化铜,进一步优选为硫酸铜。
优选的,所述碱化剂为氨水,进一步优选为质量浓度为25%的氨水。
优选的,所述亚硒酸盐为亚硒酸钠或亚硒酸钾,进一步优选为亚硒酸钠。
优选的,所述还原剂为水合肼,进一步优选为质量浓度为80%的水合肼溶液。
优选的,所述水热反应是在100~160℃下进行,进一步优选为110~140℃,更优选为120~130℃,最优选为120℃。
所述水热反应的时间为4~12h,进一步优选为5~8h,更优选为6~8h,最优选为6h。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碳基硒化铜复合材料或者按照上述方法制备所得碳基硒化铜复合材料作为电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催化剂的应用。优选地,所述应用方法是将所述碳基硒化铜复合材料涂覆在电极上。
在本发明中,硒化铜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同时还具有经济性的优点;碳基载体具有优异的耐热、耐腐蚀、导电性能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将硒化铜分散负载在碳基载体上得到碳基硒化铜复合材料,同时具有硒化铜和碳基载体的性能,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电子传输性能,因此,作为阴极催化剂表现出了良好的氧还原性能,其催化活性接近铂碳(Pt/C),可应用于各种燃料电池的阴极氧还原催化过程,为寻求低成本、高活性的非贵金属阴极催化剂材料提供了实验数据和技术支持。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制备得到高氧还原催化活性的碳基硒化铜复合材料,且方法简单,易控,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制备的碳基硒化铜复合材料的XRD图谱。
图2实施例1制备的碳基硒化铜复合材料的不同放大倍数下的SEM和TEM图谱。
图3不同阴极催化剂在1100rpm转速下的线性扫描伏安曲线图。
图4实施例1制备的CuSe/rGO-CNTs与铂碳应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的输出电压图(a图)以及极化曲线图(b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09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粮仓粮食带输送智能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送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