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优特钢棒材控轧控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3919.6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5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余伟;陈雨来;詹智敏;何安瑞;程知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B37/74 | 分类号: | B21B37/74;B21B45/02;B21B1/16;B21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特钢棒材控轧控冷 方法 | ||
一种优特钢棒材控轧控冷方法,属于轧钢生产控轧控冷却技术领域。具体工艺过程是:规格为Φ12‑70mm的棒材控轧控冷采用“短冷却‑Ⅰ段短温度回复‑短冷却‑Ⅱ段长温度回复‑短冷却”间断冷却、温度回复循环控制工艺。短冷却采用水冷却方式,Ⅰ段控制冷却、Ⅱ段控制冷却、Ⅲ段控制冷却均采用短冷却方式,冷却器长度为500‑1000mm。冷却水压力为0.5~1.5MPa,温度回复采用空气冷却方式,Ⅰ段短温度回复长度1000‑1800mm,Ⅱ段长温度回复长度2400‑3600mm。本发明在满足棒材机械性能基础上,解决了传统控轧控冷工艺中表层出现较深淬火层的难题,有效避免了表层淬火马氏体组织出现,实现组织类型控制,同时保证了表层及心部温度较好的均匀性,表层及心部温差≤5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轧钢生产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技术,提供一种优特钢棒材控轧控冷方法。
背景技术
控轧控冷技术具有提高棒材产品机械性能、降低生产成本、节能环保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螺纹钢生产中,控轧控冷可以提高产品机械性能,降低合金元素含量,节约生产成本。普碳钢和低合金钢生产中,控轧控冷可以获得超细晶粒,机械性能大幅度提高。优特钢生产中,控轧控冷可以控制组织类型、细化晶粒、控制带状组织、减少氧化等,并部分取代热处理工序,满足产品性能要求。
传统棒材轧后快冷实现余热处理工艺,即将终轧温度为900~1100℃的钢筋经过水冷器冷却直接进行表层淬火,使其表面温度快速降至200~300℃,然后在空气中由轧件心部传出余热,使钢的温度达到550~650℃的自回火温度,以达到提高钢材强度、塑性,改善韧性的目的,使钢材得到良好的综合性能。
传统棒材控制冷却主要应用在螺纹钢生产中,冷却器一般较长,单组接近2000m或更长,且通常采用连续布置形式,冷后温度回复时间短,棒材表面容易激冷,出现马氏体层,马氏体属性硬脆、强度提高但韧性下降。对于优特钢圆钢生产,需避免表层淬火马氏体组织出现,并减少棒材表层及心部温差。因此,采用控制冷却强度和间断冷却、温度回复(冷却-回复-再冷却-再回复)方式,对于优特钢圆钢的生产较为有效。
发明专利《棒材控轧控冷系统》(申请号/专利号:201310520476.3)中提到共设置三个冷却段,中轧机组出口处的第一冷却段,精轧机组与三号飞剪之间的第二冷却段,三号飞剪与冷床之间的第三冷却段。此棒材控轧控冷系统属于传统棒材控轧控冷工艺布置,不能满足优特钢棒材生产需求。
当前我国特钢企业正处于“普钢向优钢”及“优钢向特钢”转型。优特钢的应用市场巨大,一系列优特钢如高等级轴承钢、非调质钢、弹簧钢等急需等待开发,控轧控冷技术为其瓶颈。国内特钢企业基本采用传统棒材穿水冷方式进行生产,问题较多,因此,急需发明一种适应于优特钢棒材生产的控轧控冷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优特钢棒材控轧控冷方法,采用此方法,在满足棒材机械性能基础上,解决了传统控轧控冷工艺中表层出现较深淬火层的难题,有效避免了表层淬火马氏体组织出现,实现组织类型控制,同时保证了表层及心部温度较好的均匀性,表层及心部温差≤50℃,此方法应用于轴承钢、非调质钢、弹簧钢等优特钢产品开发及生产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优特钢棒材控轧控冷方法,采用“短冷却-Ⅰ段短温度回复-短冷却-Ⅱ段长温度回复-短冷却”间断冷却、温度回复循环控制工艺,其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成品规格为Φ12-70mm的棒材经中轧机组轧完后由传输辊道输送进入Ⅰ段控制冷却区,将990~1060℃的棒材冷却到860~950℃;
步骤2:棒材经2#飞剪剪切并进入精轧机组进行轧制;
步骤3:棒材经精轧机组轧完后由传输辊道输送进入Ⅱ段控制冷却区,将900~1000℃的棒材冷却到750~820℃;
步骤4:棒材经3#飞剪剪切并进入减定径机组进行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39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