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基纳米晶合金用母合金及其冶炼工艺和其使用的浇钢槽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4308.3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5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郑育森;夏崧崧;韦艳妮;杨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能建华南电力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32;C22C38/16;C22C38/12;C22C38/14;C22C38/04;C22C38/34;C22C38/20;C22C38/26;C22C38/28;C22C33/06;B22D27/04;B22D3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侯莉 |
地址: | 51045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合金 及其 冶炼 工艺 使用 浇钢槽 | ||
1.一种铁基纳米晶合金用母合金的冶炼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⑴沿中频炉的炉体内壁圆周放置一半总量的纯铁;
⑵先将中频炉的电流调至110~130A,加热10~20min后,再将电流调至190~210A,加热25~35min,然后调至300A,待纯铁烧红后加入一半总量的硅;
⑶待纯铁和硅完全熔化,再加入剩余一半总量的硅和纯铁,先加入铁,后加入硅,同时清除钢渣;
⑷将电流调至150~170A,并清除干净钢液中的钢渣;
⑸将电流调至230~250A,待钢液颜色变成橙黄色且钢液表面出现翻滚时,分多次加入铌铁,每次加入量不超过5kg,每次加入铌铁后搅拌,使铌铁沉入钢液下;
⑹继续加热10~20min后,加入硼铁;
⑺待硼铁完全融化后,除去钢液表面的钢渣;
⑻加入铜,待铜完全熔化,继续加热1~2h;
⑼打渣后取样进行光谱仪分析,成分合格后对熔炼好的钢液进行逐步冷却,使用浇钢槽实现钢液的逐步冷却,即得铁基纳米晶合金用母合金;
所述母合金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Si:8.8~9.2%,B:1.5~1.7%,Cu:1.2~1.3%,Nb:5.5~5.8%,P:<0.03%,S:<0.02%,C:<0.05%,Cr:<0.07%,Mn:<0.05%,Ti:<0.03%,余量为Fe和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基纳米晶合金用母合金的冶炼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⑴中,纯铁在炉壁圆周均匀竖直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基纳米晶合金用母合金的冶炼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⑷中,清除钢渣的时间为10~2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铁基纳米晶合金用母合金的冶炼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⑹中,硼铁倒于中频炉的炉体内中间位置。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基纳米晶合金用母合金的冶炼工艺使用的浇钢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钢槽主要由石墨制的进液筒、长形槽体和冷却槽组成,所述进液筒为桶形,所述进液筒的上端筒口为钢液进口,在进液筒的底面上开有钢液出口,所述长形槽体水平设置,所述进液筒的钢液出口与长形槽体的一端相连通,在所述长形槽体的另一端的槽底面上开有出液孔,所述冷却槽包括数个槽体,每个槽体主要由外槽体和内槽体组成,所述内槽体内置于外槽体中且内槽体和外槽体之间具有空隙形成用于冷却液流动的冷却腔室,在所述冷却腔室上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长形槽体和进液筒共同位于所述冷却槽的上方,通过移动长形槽体和进液筒使得长形槽体上的出液孔依次处于各内槽体的正上方以便钢液流入各内槽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浇钢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筒的侧壁底部设有通口,所述通口与进液筒的钢液出口相连通,且所述通口还与所述长形槽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浇钢槽,其特征在于:各冷却液进口分别连接一进水支管,各进水支管连接在一进水管的管身上,而各冷却液出口分别连接一出水支管,各出水支管连接在一出水管的管身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能建华南电力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能建华南电力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430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