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压计袖带及血压计的信号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76658.3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1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龚邦龙;张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纯 |
主分类号: | A61B5/022 | 分类号: | A61B5/022;G06K7/10;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8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袖带 血压计袖带 信号处理系统 血压计 测量过程 测量信号 处理方式 弧形托架 交叉感染 频繁移动 医药信息 直接粘贴 传统的 隔离物 支撑片 铁环 翻折 放入 上套 粘扣 手腕 粘贴 测量 存储 发送 隔离 疾病 群体 | ||
血压计袖带及血压计的信号处理系统,属于医药信息技术领域。传统的血压计袖带一般都是一端通过粘扣固定在另一端的表面上,有些直接粘贴,有些则通过铁环翻折后粘贴,最近的发明中也有从手腕上套方式,但这些如果用于在频繁移动、群体使用的场合还是多有不便。本发明在袖带中增加了支撑片和袖带弧形托架,改变了传统袖带的软瘫状态,使操作更加快捷方便。同时在测量信号的处理上采取了不同的三种处理方式,以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将信号或存储或发送或显示,给使用者带来方便。同时,由于该袖带的结构,可以在测量过程中在袖带中很方便的放入隔离物使每个被测量者隔离,以避免疾病的交叉感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血压计袖带及血压计信号处理系统袖带和信号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血压计袖带一般都是一端通过粘扣固定在另一端的表面上,有些直 接粘贴,有些则通过铁环翻折后粘贴。然而,当用户一个人进行血压测量时,用户在固定袖 带的过程中非常不方便,便捷性不够,且位置调节麻烦。申请号为:200310123287.9,发明名称为“血压计”的专利提出了一种袖带结构,是将袖带设计成一个套式结构。这样解决了单人不好操作的困难,但由于体积大而难于应用到床边,尤其是医院病房等特殊场合;申请号为201510188525.7发明名称为:“血压计袖带和具有其的血压计”的专利,该专利提出了一种对袖带两端连接处进行改造的血压计,但没有指出这种袖带是软体还是可以保持形状的弹性体,如果是软体,在使用上还和传统的一样不便,如果是弹性体,那么在对不同的个体进行测量时由于被测部位的直径差别很大,使用时又会出现新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 在于公开一种血压计袖带装置,所述血压计袖带装置比较原有装置使用更加方便。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血压计袖带装置基础上,且可以对测量信号和标识信号进行混合叠加处理的血压计的数据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在以上所述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相对于集体场合使用的血压计,特别是对于医院的病房使用的血压计。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血压计袖带,包括 :袖带以及袖带弧形托架,袖带,所述袖带与弧形支撑架连接。
袖带弧形托架下部设置为连接平板。袖带弧形托架下部可设置放置机电器件的容器。在袖带一端或两端,置有支撑条、支撑片或支撑网。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于其信号处理部分,使测量获得的血压信号和外部输入标识信号,按照设定方式混合叠加输出。所述外部输入信号可以是IC、ID读卡器或身份证读卡器或按键输入或指纹传感器等设备,该实施例适用于人员集中采集血压且需要记录储存的场合,如医院病房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带来如下进步:1、改变了传统袖带和套袖式袖带使用不便的缺陷,尤其是对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和需要血压计经常移动的场合尤为方便;2、在测量信号的处理方面使数据可以按照需要叠加处理然后发送至相关部门或相关数据库,提高工作效率;3、由于该发明的结构,可以在测量时人体与器件接触处非常方便的放置隔离的消毒物体如纸巾,每人依次更换,在传染病流行时,起到隔离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血压计袖带及血压计信号处理系统的加装了支撑条的袖带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血压计袖带及血压计信号处理系统的袖带部分沿A-A1线的剖视图;
图3、图4为本发明的血压计袖带及血压计信号处理系统的加装了三种不同支撑装置的袖带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血压计袖带及血压计信号处理系统的袖带连接件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血压计袖带及血压计信号处理系统的袖带连接件实际应用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纯,未经张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66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