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稠油井井筒降粘测试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7073.3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4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洪帅;薛善强;郭辽原;曹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营同博石油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4 | 分类号: | G01N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 | 郭智 |
地址: | 25708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井 井筒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石油工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稠油井井筒降粘测试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模拟井筒单元、油与水注入单元、降粘剂投加单元、油藏压力模拟单元、产出液处理及回收单元、粘度在线测试单元和控制单元。油与水注入单元和降粘剂投加单元分别与模拟井筒单元的底部和侧壁的底部通过高压管线相连接,油藏压力模拟单元和产出液处理及回收单元通过高压管线与模拟井筒单元的顶部相连接,粘度在线测试单元连接在模拟井筒单元的侧壁。本发明具有自动化和模拟程度高的特点;同时可以模拟不同条件下稠油井井筒化学剂的降粘率和微观降粘机理,为稠油井降粘剂现场工艺参数确定提供可靠理论的依据。因此,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稠油井化学降粘现场试验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发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稠油井井筒降粘测试装置及方法,用于稠油井井筒降粘剂的工艺优化。
背景技术
稠油是天然石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动力燃料,而且是化工行业、建筑行业的重要原料。世界稠油和沥青资源极为丰富,地质储量约为61800亿桶。稠油的流动性差,粘度大,开采的关键问题是降粘、改善其流动性。井筒降粘技术是指通过热力、化学、稀释等措施使得井筒中的流体保持低粘度,从而达到改善井筒流体的流动条件,缓解抽油设备的不适应性,提高稠油及高凝油的开发效果等目的的采油工艺技术。
常见的井筒降粘方法有:化学降粘技术、应用抽稠泵、井筒热力降粘技术等。其中,化学降粘技术是利用某些特殊性质的化学剂,使稠油形成以水作为连续相的水包油乳状液,从而降低乳状液的粘度,减少稠油与油井井筒的摩擦,以达到高效开采稠油的目的。由于其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和降粘效果好的特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通常,化学降粘技术是通过周期性或连续性方式从稠油井套管投加降粘剂改善稠油井井筒流体流动性,达到提高稠油井产量的目的。目前稠油降粘剂现场投加工艺(降粘剂的投加量和投加周期)主要根据科研人员的工作经验确定,由于该方法缺乏理论依据,因此,准确性和可靠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稠油井井筒降粘测试装置及方法,该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模拟程度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用于分析和测试化学降粘剂在模拟油藏温度、压力和矿化度条件下稠油井筒内稠油的降粘情况,用以指导稠油井井筒降粘剂的筛选与优化以及其现场投加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本发明提供一种稠油井井筒降粘测试装置,包括模拟井筒单元、油与水注入单元、降粘剂投加单元、油藏压力模拟单元、产出液处理及回收单元、粘度在线测试单元和控制单元;油与水注入单元和油藏压力模拟单元通过高压管线与模拟井筒单元的底部相连接,降粘剂投加单元与模拟井筒单元侧壁的底部通过高压管线相连接,产出液处理及回收单元通过高压管线与模拟井筒单元的顶部相连接,粘度在线测试单元连接在模拟井筒单元的侧壁。
所述的模拟井筒单元由井筒管柱,井筒管柱底座,压差传感器,第1视窗、第2视窗、第3视窗、第4视窗、…、第n视窗,井筒第1温度加热器、井筒第2温度加热器、井筒第3温度加热器、井筒第4温度加热器、…、井筒第n 温度加热器,其中,井筒管柱为上下两端密闭的圆形管柱,下端为油水进液口和降粘剂投加口,上端为出液口,并直立放置于井筒管柱底座正上方;压差传感器的一端连接井筒管柱侧壁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于井筒管柱侧壁的底部,测定井筒管柱的压差;第1视窗、第2视窗、第3视窗、第4视窗、…、第n视窗自下至上依次等距离安装在井筒管柱的侧壁上,将井筒管柱分为n段;井筒第1温度加热器、井筒第2温度加热器、井筒第3温度加热器、井筒第4温度加热器、…、井筒第n温度加热器自下至上依次等距离安装在井筒管柱的外壁上,将井筒管柱分为n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营同博石油电子仪器有限公司,未经东营同博石油电子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70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