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Ni基合金软化材和Ni基合金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Ni基合金部件和使用其的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7590.0 | 申请日: | 2015-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9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太田敦夫;今野晋也;鸭志田宏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F1/10 | 分类号: | C22F1/10;C22C19/0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金鲜英;陈彦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ni 合金 软化 构件 制造 方法 以及 部件 使用 产品 | ||
本发明的Ni基合金软化材的制造方法,其为含有γ′相的固溶温度为1050℃以上的Ni基合金的Ni基合金软化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准备用于在下一个工序中实施软化处理的Ni基合金原材料的原材料准备工序,使所述Ni基合金原材料软化、提高加工性的软化处理工序,所述软化处理工序包括:在所述γ′相的固溶温度以下的温度下进行热锻造的第1工序,和从所述γ′相的固溶温度以下的温度开始以100℃/h以下的冷却温度进行缓慢冷却,从而使在作为所述Ni基合金的母相的γ相的晶界上析出的非匹配γ′相的晶粒量增加而得到为20体积%以上的Ni基合金软化材的第2工序。
本申请是原申请、申请日为2015年6月18日,申请号为201510342356.8,发明名称为“Ni基合金和使用其的构件、产品及其制造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Ni基合金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兼顾了Ni基合金构件的制造过程中的优异的加工性和Ni基合金构件的优异的高温强度的Ni基合金及Ni基合金构件的制造方法、Ni基合金、Ni基合金构件、锻造用Ni基合金原材料、Ni基合金部件、Ni基合金结构物、锅炉管、燃烧器衬垫、燃气轮机动叶片及燃气轮机盘。
背景技术
出于以通过燃烧温度的高温化而使燃气轮机高效率化为目的,要求提高涡轮部件的耐热温度。因此,在燃气轮机部件中,作为高温强度优异的材料,Ni基合金被广泛用于涡轮盘、动静叶片甚至燃烧器中。Ni基合金通过W、Mo、Co等固溶强化元素的添加所带来的固溶强化以及Al、Ti、Nb、Ta等析出强化元素的添加所带来的析出强化而实现了较高的高温强度。析出强化型的Ni基合金的情况下,作为析出强化相的γ′相(L12构造)的晶格与母相的γ相(FCC构造)的晶格一起连续地析出、形成匹配界面,从而有助于强化。因此,对于提高高温强度而言,使γ′相的量增加即可,但γ′相的量越多则加工性越差。因此,存在越是高强度材料则越难以制作大型的锻造品、或由于锻造时的缺陷发生率上升等而不能锻造的问题。
作为兼顾Ni基合金的高温强度和热锻造性的技术,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2308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Ni基合金,其特征在于,以质量基准计含有C:0.001~0.1%、Cr:12~23%、Co:15~25%、Al:3.5~5.0%、Mo:4~12%、W:0.1~7.0%,Ti、Ta及Nb的总含量以质量基准计为0.5%以下,式(1)(Ps=-7×(C量)-0.1×(Mo量)+0.5×(Al量))所表示的参数Ps为0.6~1.6。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523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γ′相的固溶温度为1050℃以上的高强度Ni基合金的热锻造通常在1000~1250℃的范围内进行。这是由于,通过将加工温度升高至γ′相的固溶温度附近或该温度以上,从而减少了强化因子即γ′相的析出量、减少了变形阻力。但是,当在固溶温度附近或该温度以上的温度进行锻造时,由于锻造温度接近被加工材的熔点,因此容易由于部分熔融等而产生加工裂纹。并且,在γ′相的固溶温度如上述那样高的材料的情况下,当在固溶温度以上进行热锻造时,抑制晶界移动、有助于晶粒的微细化的γ′相消失,因此γ相的粒径变得粗大化,制品使用时的拉伸强度、疲劳强度降低。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顾了含有较多γ′相的析出强化型Ni基合金构件的制造过程中的优异的加工性、及Ni基合金构件的优异的高温强度的Ni基合金及Ni基合金构件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Ni基合金(γ′相的固溶温度为1050℃以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使Ni基合金软化、提高加工性的工序,该使Ni基合金软化、提高加工性的工序为使与作为母相的γ相非匹配的γ′相析出20体积%以上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未经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75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细化热挤压镁合金显微组织的方法
- 下一篇:光整液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