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增韧的PPR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8209.2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3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高超;申瑜;陈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德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K9/00 | 分类号: | C08K9/00;C08K9/04;C08K7/18;C08L23/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黄欢娣;邱启旺 |
地址: | 313199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烯增韧 ppr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了一种石墨烯增韧的PPR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增韧改性领域。该石墨烯增韧的PPR复合材料是由纸团状石墨烯微球作为增韧剂与PPR熔融共混挤出得到;所述纸团状石墨烯微球的表面为多褶皱片层结构,具有良好的柔性,同时形成的微球结构能更好的分散在PPR基体中,类似于弹性粒子能吸收应力,进而提高PPR材料的韧性。本发明利用纸团状石墨烯微球作为增韧改性剂大大提高了PPR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特别是改善了PPR材料低温冷脆性,扩展了PPR材料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增韧改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增韧的PPR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无规共聚聚丙烯(PPR)可广泛用于管材、片材、日用品、包装材料、家用电器部件及各种薄膜的生产,其本身韧性相对较好,但在一些使用场合对其韧性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气温低于5℃的环境中,PPR材料具有冷脆性,低温韧性变差,在外力冲击或载荷下,材料容易出现开裂或损坏等问题。
通常情况下,PPR的增韧改性主要有弹性体增韧、β成核剂增韧、刚性粒子增韧三种方法,弹性体能显著提高PPR材料的韧性,但同时会大幅度降低材料的刚性和强度;β成核剂通过促进PPR的β结晶形成,进而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强度,但其对低温韧性的提高不太明显;刚性粒子增韧一般为无机纳米粒子,但纳米粒子不易在基体中均匀分散,一般都要进行表面处理,对于其他微米级刚性粒子增韧,通过研究发现,刚性粒子的形态会影响基体的增韧效果,在片状、球状、针状结构中的刚性粒子中,球状结构的刚性粒子对材料的增韧效果最好。
石墨烯是一种具有二维晶体结构的纳米材料,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石墨烯既是最薄的材料,也是最强韧的材料,同时它又有很好的弹性,拉伸幅度能达到自身尺寸的20%,由此,结合高分子增韧机理,若能将片层石墨烯构建成球状结构,石墨烯势必将成为一种理想的增韧改性材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PPR增韧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增韧的PPR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石墨烯增韧PPR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所述石墨烯增韧的PPR复合材料是由纸团状石墨烯微球与PPR材料组成的,所述纸团状石墨烯微球由单层石墨烯片皱褶而成,微球直径为500nm~5μm,密度为0.2~0.4g/cm3,碳氧比为20~60,比表面积低于200m2/g。
进一步地,所述纸团状石墨烯微球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通过雾化干燥法将单层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微球;
(2)将步骤(1)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微球,置于还原性气体氛围中进行还原,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微球;
(3)将步骤(2)得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微球进行高温处理,温度高于1000℃,得到纸团状石墨烯微球。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的单层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还可以含有还原剂。在雾化过程中,氧化石墨烯片发生褶皱,同时,还原剂以分子形态附着在片层表面。所述还原剂为碘化氢、溴化氢、水合肼、维生素C、硼氢化钠等。还原剂与单层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0.1~10。所述步骤(1)中的雾化干燥温度为100~200℃,使得包裹在褶皱结构中的还原剂对氧化石墨烯进行初步还原。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还原性气氛为水合肼蒸汽、氢碘酸蒸汽、氢气、氢溴酸蒸汽中的一种或多种。还原条件为:在60~200℃下还原30min~48h左右。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的高温处理温度为2500~3000℃,处理时间为30min~48h,气氛为氮气、氦气、氢气氩气混合气、氩气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石墨烯增韧的PPR复合材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德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兴德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82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