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颗粒油页岩滚筒式干馏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8500.X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9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范家文;单明志;王俊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家文 |
主分类号: | C10G1/00 | 分类号: | C10G1/00;C10B53/06;C10B57/10;C10B57/00 |
代理公司: | 抚顺宏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2 | 代理人: | 许翔 |
地址: | 113013 辽宁省抚顺***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油页岩 滚筒 干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颗粒油页岩滚筒式干馏炉,包括由转台支撑并驱动旋转的外滚筒,外滚筒的两端分别设有活动管板及固定管板,其靠近活动管板一侧的筒壁上设有多个与其内腔相通的排废孔;外滚筒内腔从活动管板端起依次被分为预热段、干馏段及出焦过渡段,外滚筒位于预热段和干馏段的内腔内设有同心转动的内滚筒。该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设备高度集成化;2、对产物进行有效分离;3、燃烧效率高;4、设备本体便于检修;5、充分利用原料自身热量;6、密封先进;7、干馏供热可调节;8、可外挂预热系统;9、废渣可回收利用。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干馏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颗粒油页岩滚筒式干馏炉。
二、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世界能源供应形势日益严峻,各国对油页岩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也日益重视,油页岩是一种可燃烧含有机油母的岩石,是重要的油气替代资源,也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全球油页岩的储量远远超过天然石油的储量,开采油页岩使其替代石油,对增加国家宏观经济作用重大。我国油页岩储量丰富,已探明储量为316亿吨,目前我国采取的干馏工艺只是对大块油页岩干馏制取页岩油,对小颗粒油页岩干馏制取页岩油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设备进行处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设计巧妙,使小颗粒油页岩干馏制取页岩油成为可能,避免资源浪费的小颗粒油页岩滚筒式干馏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干馏炉包括由转台支撑并驱动旋转的外滚筒,其特点是:外滚筒的两端分别设有活动管板及固定管板,其靠近活动管板一侧的筒壁上设有多个与其内腔相通的排废孔;外滚筒内腔从活动管板端起依次被分为预热段、干馏段及出焦过渡段;外滚筒位于预热段和干馏段的内腔内设有同心转动的内滚筒,该内滚筒一端从活动管板伸出并与页岩料仓相接,内壁上设有内滚筒斜刮板并在内腔的中部及后部设有正向绞龙,另一端封闭并在中心位置设有同心旋转的输料滚筒;该输料滚筒内端被正向绞龙围绕,侧壁上设有与内滚筒内腔相通的进料口,内腔内设有输料滚筒绞龙,外端从内滚筒封闭端穿出并设有出料口;该出料口经出焦过渡段的燃烧室与干馏段内、内滚筒和外滚筒之间的推料燃烧腔相通;在输料滚筒上设有穿过输料滚筒绞龙中心及其壳体的收集管,该收集管内端与内滚筒内腔相通,另一端穿出固定管板与冷却回收装置相接;位于预热段的内滚筒外侧套装有同心旋转的保温滚筒,该保温滚筒靠近活动管板一端设有排料口,内腔内设有围绕在内滚筒外侧的反向绞龙,另一端伸至推料燃烧腔尾部并设有保温滚筒铲料口;紧靠保温滚筒铲料口内侧的内滚筒上设有内滚筒铲料口;保温滚筒铲料口及内滚筒铲料口外端均通向推料燃烧腔内腔,内端分别与保温滚筒及内滚筒内腔相通,并由计量分料器控制进料量;外滚筒位于预热段和干馏段的内壁上间隔的设有多个带有嵌槽的环形挂架,相邻的环形挂架之间通过嵌槽交替的嵌装有嵌板及刮板嵌板,嵌板及刮板嵌板之间留有通向燃烧室或推料燃烧腔的送风口,且嵌板及刮板嵌板与外滚筒内壁之间形成与固定管板上的进风口相通的风道;干馏段及出焦过渡段内的刮板嵌板上分别固定有外滚筒斜刮板及直搅刮板;固定管板侧面还设有与燃烧室相通的燃烧喷头。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设备高度集成化:采用本发明能够同时完成油页岩原料的干燥、预热、干馏、燃烧、冷却等工艺过程,最大程度的简化了干馏系统,便于生产操作。
2、对产物进行有效分离:由于本发明内部为分区设置,能够将油页岩干馏、燃烧产物进行有效分离。其中:干燥、预热产生的水被单独分离,进入专门的系统进行回收;干馏产生的油气单独回收;燃烧产生的烟气、废渣则分别通过两个系统进行回收。这样能够保证产物的有效分离,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简化各个系统的工艺流程。
3、燃烧效率高:该发明的布风系统设计巧妙,包括侧风、螺旋风等布风系统,保证出焦过渡段内的布风均匀,360°全方位无死角,从而保证燃料与氧气的充分接触混合,进而保证燃烧效率。
4、设备便于检修:该发明充分考虑了检修的便利性,内部构造采用积木化,拆卸容易,便于检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家文,未经范家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85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