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个性化头面部穴位识别模型建立、定位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9753.9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72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付先军;李学博;王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2 | 分类号: | A61H39/02;B33Y50/00;B33Y80/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355 山东省济南市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个性化 面部 穴位 识别 模型 建立 定位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个性化头面部穴位识别模型建立、定位的方法和系统,其中建立方法包括:对人体样本的头面部穴位进行人工标记;扫描采集每个人体样本的三维头面部信息,所述三维头面部信息包括经标记的穴位相对坐标、穴位相对于附件骨性标记的距离及人体样本的同申寸;将所述三维头面部信息按照一定比例分割为头面部信息训练数据集和头面部信息测试数据集;通过深度学习算法采用所述头面部信息训练数据集训练头面部穴位自动识别模型;基于专业评价信息和所述头面部信息测试数据集,测试优化所述头面部穴位自动识别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穴位定位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个性化头面部穴位识别模型建立、定位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中医治疗中的穴位针灸、按摩、红外理疗以及给药等治疗方法以其简洁、见效快、无副作用深得人们喜爱。穴位定位是实施中医针灸推拿按摩及穴位用药的基础。穴位定位方法主要有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和指寸定位法,前两种方法以体表解剖和骨节为依据寻找穴位,后一种通过自身手指指寸寻找穴位。传统的穴位定位是通过高年资的中医师根据个人经验和手下的感觉来确定的,即通过后一种方法进行穴位定位。然而,对于非中医专业或者新学者来说,穴位的定位常常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很难精准定位,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随着电子科技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了解决非中医专家难以准确进行学位的定位的问题,李延泽等人提出了一种简易人体穴位识别治疗仪,利用人体非穴位点和穴位点呈现在不同阻抗中电压值之间的差异通过对人体电压值测量进行穴位定位判断。中国专利文献CN1111029C公开了一种依据人体穴位对双极性探测信号的发散特性探测人体穴位的电路,在其输出回路中串接采样电路对流经人体的双极电流信号进行整流并采样,判断为电流发散特性即穴位特征时,反馈电路自动加强探测输出,增加对人体穴位的探测信号强度,增加被测者穴位感,指示穴位点。然而上述采用电压信号进行穴位定位的方法存在一定问题,上述方法需要向人体施加电压,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而且只能确定比较大的穴位。
中国专利文献CN103735407B提出了一种人体耳部穴位定位装置,解决了现有穴位定位方法需要对人体施加电压以及现有穴位定位装置不适用对穴位比较密集的区域实现准确定位的问题。定位方法包括:采集待定位区域的图像;选择待定位区域、以及根据该区域从穴位数据库中读取相应局部穴位图;获得轮廓图、以及对比该轮廓图和局部穴位图获得拟和图像;选择定位穴位、以及根据该定位穴位在拟和图像中的位置,控制激光指示器向待定穴位所在部位发出指示激光束。定位装置中采用支架固定待测部分的位置,采用图像采集及穴位指示装置实现图像采集和发出指示激光束投射到耳部的相应穴位。然而,上述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部位比较局限,不能适用于人体头面部;其次,其定位原理是通过采集的二维平面图像,通过以局部穴位图中的轮廓线为基础向轮廓图进行拟和获得拟和图像来定位,但是由于人体是一个三维立体的结构,而且不同人体的结构和三维构象的个体化差异非常大,简单的用平面图像通过轮廓拟和来定位穴位,很难达到精确定位的目的。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穴位定位以后,几乎没有一个可以针对每个个体的人性化具象化以后直接应用于针灸、推拿及理疗仪器中的穴位标识系统或装置。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现有的穴位定位方法无法精确定位面部精细穴位的问题,以及现有的穴位定位识别装置无法进行个性化穴位定位识别的问题,尚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穴位定位方法无法精确定位面部精细穴位的问题,以及现有的穴位定位识别装置无法进行个性化穴位定位识别的问题,提供一种个性化头面部穴位识别模型建立、定位的方法和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个性化头面部穴位自动识别模型建立方法,包括:
对人体样本的头面部穴位进行人工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未经山东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97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采样存储管的保湿模块
- 下一篇:一种便于安装定位准确的旋转华夫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