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风互补发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0053.1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6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林嘉修;金春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阿拉米斯工业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9/25 | 分类号: | F03D9/25;F03D3/06;F03D80/00;H02N1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6 | 代理人: | 潘志渊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互补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载体绿色能源发电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磁风互补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市面上只有单一风力风电机组或是磁动力发电机组,例如第一代移动旋风发电机,或是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都是单一形式发电,风力发电机组必然存在启动风速的缺陷,不达到一定气流强度无法启动发电,因此结合双重动力的磁电互补系统能百分百达到运转发电效果。
再例如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涡流导风式风力发电机》,申请号为201310455209.2,其包括定子架及转子架,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导风板、叶片、主轴、增速机以及发电机,导风板设置在所述定子架上,叶片设置在所述转子架上,定子架固定设置于所述主轴上,转子架相对于所述主轴可旋转设置,增速机设置于所述主轴下部,发电机与所述增速机及所述主轴固定连接。此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维护方便,提高了风机的发电效率及风能利用率。与本方案相比,此发明启动风速要求高,且浪费启动风能,转动后无法持续高速运转,不利于电能的转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磁风互补发电装置,解决传统风力发电依靠大自然不稳定风量造成发电量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传统风力发电启动风速要求高、启动风速浪费能量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磁动力无法高速运转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磁风互补发电装置,包括外壳、叶扇、受力磁铁、推力电磁铁和发电转子装置;所述叶扇通过转轴安装于外壳内;所述外壳上仅设有一个风口;风口引入的气流推动叶扇绕其转轴转动后并还由风口排出;所述叶扇的最大回转外径从风口裸露出外壳;所述叶扇与外壳上还分别设有通过磁力互相作用带动叶扇加速转动的磁性结构。
优选的是,在叶扇的每个叶片上均设有一个所述受力磁铁,在外壳内还固设有与受力磁铁相对应的所述推力电磁铁。
优选的是,所述推力磁铁为电磁铁。
优选的是,在叶扇旁设置推引器,当无风状态启动装备时,推引器推动风扇旋转,直到受力磁铁下方触发微动开关进行电磁力推动循环,则推引器停止作用复位。
优选的是,在叶扇的推力磁铁下方设置微动开关触发电磁铁电源,叶扇转动时,叶片的尾端碰触微动开关上的开关触点;电磁铁呈无电状态时躲避磁性死角,触碰微动开关启动电磁铁的磁性,电磁铁对准受力磁铁上的同性磁极,电磁铁向受力磁铁方向发射磁力线推动风扇转动。
优选的是,所述受力磁铁的磁感线与推力电磁铁的磁感线之间的夹角大于100°。
优选的是,所述叶扇的叶片为弧度80度。
优选的是,所述推力电磁铁采用活动固定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外壳内。
优选的是,所述外壳上还安装有风速检测器。
优选的是,电磁铁秒速接通电源,降低耗能提高发电转换率,让输入电源小于输出电源,低速推动发电马达获得发电能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磁风互补发电装置,结合磁动力与空气阻力推动水平涡流扇,高底转速互补,弥补风力发电启动风速限制,由电磁动力启动低速运转发电,外部气流超过启动风力缓冲值,停止电磁推力作用转为空气阻力发电机制,如此高低动力互补运转,形成无缝发电循环机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磁风互补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磁风互补发电装置的剖面俯视图;
图3是叶扇及受力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磁性结构的原理图;
图5是磁风互补发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外壳;2、叶扇;3、受力磁铁;4、推力电磁铁;5、发电转子;6、微动开关;7、推引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附图1至5,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阿拉米斯工业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阿拉米斯工业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00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