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管切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2219.3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7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波;杨建洪;薛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吉利光大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3/08 | 分类号: | B26D3/08;B26D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01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管 切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圆管切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圆管管芯普遍应用在包装生产耗材领域,属于中间产品。一般以纸管为管芯,质量轻、造价便宜,例如卫生纸,管芯起到了支撑以及引导缠绕作用。由于受到纸管材质比较易损的限制,因此在大多数的使用过程中没有能够达到物尽其用,一次性的使用造成很大的浪费。特别是在包装生产的使用过程中,常规的纸管通常会造成机械性的破坏,而导致直接性的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管芯多次使用的圆管切线装置,在管芯表面形成多条纵向切线,以多个独立立柱支撑,当缠绕在纸管芯上的材料用尽至表面将其撕掉时,撕裂长度在切线处得到有效控制,仅将一处设有切线的破口处撕破,损坏一个独立立柱支撑,不迁移整个管芯的被破坏,达到纸管芯多次被利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管切线装置,包括中间放置圆管的中空本体、本体壁上的切刀槽、对应切刀槽安装的切刀组件。
所述本体为八面形筒壁围成,顶部设有与筒壁相适配的八边形内孔的上盖。
所述切刀槽上下交错的竖向设置在本体八个相邻筒壁面上。
所述切刀组件上设有切刀调节器。
切刀只将圆管外层切破。
所述本体底部设有本体支架支撑。
所述本体底部设有产品盛接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加入到切割流水线生产,对普通一次性使用的纸管芯进行加工,使其纵向带有切线。纸管芯纵向切线深度的可调节性和具有一致性,节约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圆管切线装置本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圆管切线装置本体上盖示意图,
图3是产品盛接器,
图4是本发明圆管切线装置切刀调节部件,
图5是本发明圆管切线装置切刀组件,
图6是本发明圆管切线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1、本体2、本体支撑 3、切刀槽
4、上盖5、产品盛接器 6、切刀调节器
7、切刀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6所示,一种圆管切线装置,包括八面形筒壁围成的本体1、本体1顶部设有与筒壁相适配的八边形内孔的上盖4、本体1上的八面形筒壁分别设有切刀槽3,切刀槽3在八个相邻筒壁面上上下竖向交错的设置,将纸管芯竖向切成切线,纸管芯是由里外层牛皮纸、中间为纱管纸构成,切线只将外层的牛皮纸切破即可。对应切刀槽3安装的切刀组件7,切刀组件7连接动力装置。
切刀组件7上设有切刀调节器6调节切刀和切刀槽的位置以及切刀与被切纸管芯的距离。
本体1底部由本体支架2支撑,内部形成空间,用来放置切线后产品的盛接器5。
纸管芯切线机制作过程如下:
第一,制作正多边形侧壁,正多边形内切圆直径大于要纵向切线纸管的外径10mm左右,避免纸管在切线工作时与正多边形侧壁距离过近,造成摩擦。
第二,在制作好的正多边形侧壁上相邻边上下交错开槽,开槽的宽度为10mm左右,长度为80mm左右,当切线深度改变时,开槽的大小便于刀片的调节,开槽上下交错距离为开槽长度,避免交错距离太近造成相邻边上的刀片在工作过程中互相影响。
第三,制作好以上,在正多边形侧壁下方安装地支脚,使地支脚底面位于同一平面,安装地支脚后,正多边形侧壁的最下沿到底面距离为要纵向切线纸管长度的1倍,为了便于后续安装承接纵向切线纸管的金属板槽,并能保证纸管切线机正常使用。
第四,制作好以上,在正多边形侧壁上方安装保护罩支架,保护罩支架到正多边形侧壁的最上沿距离为保护罩片材的厚度。
第五,制作好以上,在正多边形侧壁下安装承接纵向切线纸管的金属板槽,安装位置应刚好能使纵向切线纸管通过。
第六,制作好以上,在正多边形侧壁开槽旁边安装调节轨道,调节轨道上的螺栓和螺母用于固定刀组。
第七,制作好以上,在调节轨道上安装切线的刀组,刀组上的螺栓和螺母用于调节和固定刀组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吉利光大包装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吉利光大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22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