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体注塑工艺鞋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3648.2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8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罗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州卡迪瑞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3/00 | 分类号: | A43B3/00;A43B7/08;A43B13/28;B29D3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2700 江西省赣***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底 帮面 连体注塑 工艺鞋 通料槽 料孔 鞋模 沿边 覆盖位置 交叉固定 位置交叉 鞋底材料 鞋底沿边 制作工艺 质量结构 注入材料 组合位置 位置处 生产工艺 成型 | ||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设计一种连体注塑工艺鞋,在帮面与外底组合位置,特别是外底沿边覆盖位置设置了透料孔,在鞋模主体的鞋底沿边位置处设置了鞋模通料槽,鞋的帮面与外底在注入材料成型时,鞋底材料会通过透料孔与通料槽把帮面与底沿边位置交叉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生产工艺,不仅帮面与外底之间有俯着力,而且交叉固定结构,让鞋的制作工艺简单化,让鞋的质量结构更加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体注塑工艺鞋,特别是在鞋帮面上设置有连体结构的连体注塑工艺鞋。
背景技术
鞋通常包括鞋底、中底和连接在鞋底上的帮面,鞋底通常由橡胶或类似材料制成。鞋的结构对于人体运动非常重要,还可以根据人体运动原理,各类群体的生理需求来改变鞋的结构与材料的运用,让鞋的品质、舒适度和抓地力得到更好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设计一种连体注塑工艺鞋,让鞋的制作工艺简单化,结构更加坚固耐穿。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连体注塑工艺鞋,包括有皮革与织物材料制成的帮面、PU鞋垫、橡胶发泡材料构成的外底组成,在帮面与外底组合位置,特别是外底沿边覆盖位置设置了透料孔,在鞋模主体的鞋底沿边位置处设置了鞋模通料槽。连体注塑工艺鞋的生产工序,首先制作带有在外底沿边覆盖位置设置了透料孔的帮面,再在鞋模主体的外底沿边位置处设置了通料槽,帮面的透料孔与鞋模主体上的通料槽技术要求是处在同一水平位置,当帮面套在鞋模主体上时,透料孔与通料槽重叠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鞋的帮面与外底在注入材料成型时,鞋底材料会通过透料孔与通料槽把帮面与底沿边位置交叉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生产工艺,不仅帮面与外底之间有俯着力,而且交叉固定结构,让鞋的质量结构更加稳定。以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包含缝制、粘接、熔接等工艺。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制造连体注塑工艺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帮面与外底注塑在一起成型,帮面设置有透料孔,鞋模主体的鞋底沿边位置处设置了通料槽。
附图说明
在下面将参照附图对发明进行例举说明,其中:
图1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连体注塑工艺鞋示例图实施例剖面;
图2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鞋模主体的立体图实施例;
图3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连体注塑工艺鞋帮面在鞋模主体上的示例图实施例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成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连体注塑工艺鞋示例图实施例剖面显示:一种连体注塑工艺鞋,包括有皮革与织物材料制成的帮面(1)、PU鞋垫、橡胶发泡材料构成的外底(2)组成,在帮面(1)与外底(2)组合位置,特别是外底沿边覆盖位置设置了透料孔(3)。
图2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鞋模主体的立体图实施例显示:在鞋模主体(6)的外底沿边位(4)置处设置了鞋模通料槽(5)。
图3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连体注塑工艺鞋帮面在鞋模主体上的示例图实施例剖面:连体注塑工艺鞋的生产工序,首先制作带有在外底(2)沿边覆盖位置设置了透料孔(3)的帮面,再在鞋模主体的鞋底沿边位置处设置了通料槽(5),帮面的透料孔(3)与鞋模主体(6)上通料槽(5)的技术要求是处在同一水平位置,当帮面套在鞋模主体(6)上时,透料孔(3)与通料槽(5)重叠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鞋的帮面(1)与外底(2)在注入材料成型时,鞋底材料会通过透料孔(3)与通料槽(5)把鞋帮面(1)与外底沿边位置(4)交叉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生产工艺,不仅帮面(1)与外底(2)之间有俯着力,而且交叉固定结构,让鞋的质量结构更加稳定。以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包含缝制、粘接、熔接等工艺。
根据本发明的连体注塑工艺鞋的制造方法包括上述提供图1、图2与图3的各部件的连接步骤,该方法还包含各部件的设置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州卡迪瑞贸易有限公司,未经赣州卡迪瑞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36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