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检肠道肿瘤类器官的培养、传代、冻存和复苏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3803.0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6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柏卫华;祝远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集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9 | 分类号: | C12N5/09;A01N1/02;C12Q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3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器官 传代 冻存 肠道肿瘤 复苏 应用 高通量筛选 射线敏感性 测试样本 高度匹配 高度一致 药效测试 遗传背景 遗传突变 肿瘤组织 组织标本 癌组织 标本库 突变 肿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检肠道肿瘤类器官的培养、传代、冻存和复苏方法及其应用方法,通过对少量的活检肿瘤组织进行培养及传代,可培养出与其来源癌组织遗传背景高度一致,其遗传突变与对应组织标本中的突变高度匹配的类器官,同时培养的类器官还可以冻存和复苏,培养和药效测试时间较短,培养成本较PDTX模型经济,建立肿瘤类器官标本库可以实现高通量筛选药物,培养的类器官可以测试样本射线敏感性等等,应用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肿瘤类器官培养的方法,具体是一种活检肠道肿瘤类器官的培养、传代、冻存和复苏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肿瘤研究中,特别是在新型药物的筛选,个体化治疗的评估研究上 PDTX模型(人来源肿瘤异种移植于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取得一定的成效,移植肿瘤也保留了原代肿瘤的分化程度、形态特征、结构特点以及分子生物学基本特性和肿瘤微环境。但是,这种模型也有它的缺陷之处,PDTX模型虽然模拟了原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能为肿瘤的研究提供体内模拟环境,但这种模型的建立毕竟不是完全和原代肿瘤相同,而且成瘤模型时间长,建立模型相对困难,免疫缺陷动物成本高,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伦理问题。PDTX 模型,在肝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神经胶质瘤的研究中均有报道。但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肿瘤移植模型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一些肿瘤位置例如消化道肿瘤,因其原位处于消化道腔内,其移植的成活率和成功率都是很低的,因此阻碍了其广泛应用,只限制于某些特殊肿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活检肠道肿瘤类器官的培养、传代、冻存和复苏方法及其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活检肠道肿瘤类器官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活检肿瘤组织并置于冰PBS(penicillin 100IU/ml+streptomycin 100μg/ml)缓冲液中;
2)采用预冷5-10分钟的PBS(penicillin100IU/ml+streptomycin 100μg/ml)缓冲液多次冲洗干净活检肿瘤组织;
3)无菌切碎肿瘤组织并移入预热至37℃的酶消化液中,震荡消化 30-60分钟;
4)消化完毕后使用移液枪反复吹打直至肿瘤碎片消失,并以 100g-300g转速离心5分钟;
5)去除上清,60gx 5分钟反复离心多次;
6)去除上清,加10ml预冷PBS(penicillin 100IU/ml+streptomycin 100μg/ml)缓冲液,取10ul显微镜下观察计数隐窝数量, 100-300g 5分钟离心,去干净上清,以100-300个隐窝/50ul Matrigel比例重悬3D培养类器官。
还提供一种活检肠道肿瘤类器官的传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原代类器官,去除培养基,1ml PBS 缓冲液清洗一遍去除液体,重新加入1ml冰PBS缓冲液,用枪头反复打碎Matrigel,移入50ml离心管;
2)100g-300g离心5分钟,去除上清,加冰PBS缓冲液重悬,反复吹打,此步骤重复3-5次至无凝胶存在,类器官被均匀打碎;
3)最后一次离心后,去干净PBS缓冲液,Matrigel重悬,按照 1∶3-1∶5比例接种培养。
还提供一种活检肠道肿瘤类器官的冻存和复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冻存:传代类器官培养3-5天后,按照传代方法步骤1)-2) 中的清洗方式清洗至最后一次,去除PBS缓冲液后加入 95%FBS+5%DMSO制成的冻存液,将冻存盒放入-80℃冰箱,16小时后移入液氮存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集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集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38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