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流控光诱导聚合物改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84059.6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33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郭凯;崔国朋;胡欣;朱宁;方正;掌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59/08 | 分类号: | C08F259/08;C08F220/28;C08F220/18;C08F212/08;C08F220/44;C08F220/14;C08F2/48;C08F2/0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地址: | 210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流控 光诱导 聚合物 改性 方法 | ||
1.一种微流控光诱导聚合物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将引发剂、催化剂和溶剂混合均匀后得到均相溶液A备用,将配体、单体和溶剂混合均匀后得到均相溶液B备用;
(2)将步骤(1)中得到的均相溶液A和均相溶液B同时分别泵入微反应装置的微混合器中,充分混合后泵入紫外光照射下的微反应装置的微反应器中;
(3)收集步骤(2)中所得流出液,即得改性后的共聚物;步骤(1)中,所述的引发剂为聚(偏氟乙烯-共聚-三氟氯乙烯);其中,偏氟乙烯占偏氟乙烯和三氟氯乙烯的总物质的量的50~99%;
步骤(1)中,所述的催化剂为卤化铜;
步骤(1)中,均相溶液A所用溶剂为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均相溶液B所用溶剂为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
步骤(1)中,所述的配体为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三(2-吡啶基甲基)胺、N,N,N,N-四-(2-吡啶基甲基)乙二胺、五甲基二乙烯三胺、4,4-二壬基-2-联吡啶、1,1,4,7,10,10-六甲基三亚乙基四胺和2,2’-联吡啶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步骤(1)中,所述的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和丙烯酸丁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光诱导聚合物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引发剂和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04~0.1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光诱导聚合物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配体和单体的摩尔比为1:40~64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光诱导聚合物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引发剂和单体的摩尔比为1:1~2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光诱导聚合物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均相溶液A中引发剂浓度为0.018~0.089mmol/mL,均相溶液B中单体的浓度为0.54~18mmol/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光诱导聚合物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均相溶液A在微反应装置中的流速为0.042~0.5mL/min,均相溶液B在微反应装置中的流速为0.042~0.5mL/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光诱导聚合物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 中,微反应装置中,反应温度为20~50℃,停留时间为5~60min,紫外光波长为254~400nm,紫外光功率为9~54W,紫外光强度为1.2~7.6mW/cm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光诱导聚合物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反应装置包括通过连接管相连的微混合器和微反应器;其中,微混合器的入料口连接有两个料液进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405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