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增强聚苯乙烯泡沫板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5137.4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5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桂方云;包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长青藤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5/06 | 分类号: | C08L25/06;C08L23/06;D01F6/46;C08J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胡定华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增强 聚苯乙烯 泡沫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使用的泡沫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纤维增强聚苯乙烯泡沫板。
背景技术
聚苯乙烯是一种热塑性树脂,聚苯乙烯泡沫板又名泡沫板、EPS板,是由含有挥发性液体发泡剂的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经加热预发、熟化后在模具中加热成型的白色物体,具有质轻(密度10~50kg/m3),耐热性(75℃不变形),耐低温性(-80℃不变形),隔热性(导热系数≤0.047w/m.k),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具有吸水性很小(体积吸水率≤1%),容易加工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保温、包装、冷冻、日用品等领域。主要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保温、复合板保温、空调、车辆、船舶的保温隔热、地板采暖、装潢雕刻等。
我国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2J121-1)中要求聚苯的抗拉强度的下限值为1.0Mpa,由于聚苯乙烯的饱和碳链的侧基为共轭苯环从而使大分子结构不规整,使聚苯乙烯成为非结晶性的线型聚合物,增加了分子链的刚性,这种笨侧基位阻效应导致聚苯乙烯质脆且易产生应力脆裂。目前在我国华北地区多用聚苯乙烯泡沫板用于外墙保温、外墙内保温、地暖设施,所铺设厚度一般为60~150mm,所受压力主要来自负风压带来的抗拉应力,传统的聚苯乙烯泡沫板压缩强度为≥100KPa,断裂弯曲负荷为25N,由于聚苯乙烯板本身抗拉强度差,所以提高聚苯乙烯板材的强度是是整个保温系统强度的关键所在。
专利号为CN201217912Y公开了一种纤维束增强泡沫板,该方法是以增强纤维为束状贯穿于聚苯乙烯泡沫板中,通过贯穿的纤维束加强与基墙及饰面层的结合和整个聚苯乙烯泡沫板的强度,但该方法的缺点是此泡沫板强度不均匀,容易在与纤维束平衡方向上产生应力断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纤维增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优点在于增强短纤维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且是均匀添加于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中,有效的提高了聚苯乙烯泡沫板整体力学性能和强度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纤维增强聚苯乙烯泡沫板,采用原料为聚苯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及分散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均匀分布于聚苯乙烯泡沫板中,增加了聚苯乙烯泡沫板的机械强度,分散剂的使用有利于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在聚苯乙烯材料中的分散性,很好的增加了泡沫板材的抗弯强度和尺寸稳定性,抗拉强度有明显提高,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增强聚苯乙烯泡沫板,包括有聚苯乙烯泡沫、增强短纤维和分散剂,所述增强短纤维均匀分散在所述的聚苯乙烯泡沫中;所述增强短纤维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所述分散剂为羟基磷酸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为分子量是106的聚乙烯所纺出的纤维。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规格为1.75D*38mm或1.75D*51mm或1.75D*64mm;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规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长丝切割而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长丝的线密度为440dtex/240f,断裂强度为30cn/dtex,断裂模量为1100cn/dtex,断裂伸长率小于4%。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增强短纤维占原料总重的5-15%;所述分散剂占聚苯乙烯重量的0.01~0.4%。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制备过程为:首先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末溶解到C16~C31正异烷烃类化合物中,并添加少量的助剂,制成溶胀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悬浮液;之后将溶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悬浮液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压,之后喷丝冷凝制成冻胶原丝;冻胶原丝进行后处理制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原丝;最后原丝经过三道超倍拉伸,卷绕收卷后可得到高强度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再经过环切刀切割成增强短纤维。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末的添加量为C16~C31正异烷烃类化合物的10.79%,超高分子量量聚乙烯原料的质量百分浓度为9.74%。
进一步改进在于:其制备过程为首先制备聚苯乙烯颗粒,之后聚苯乙烯颗粒进行蒸汽预发泡,预发泡的颗粒进行熟化,熟化后的颗粒中添加增强短纤维,添加后需充分混匀后再模塑或挤压成型,经切割制成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长青藤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长青藤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51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