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正交多址空地协同通信系统中用户调度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85342.0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7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姜春晓;朱向明;匡麟玲;葛宁;陆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72/12 | 分类号: | H04W7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宋南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交 空地 协同 通信 系统 用户 调度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正交多址空地协同通信系统中用户调度方法及装置,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通信网络内的多个用户的第一信道信息和第二信道信息,第一信道信息为目标基站到用户的地面信道的信道信息,第二信道信息为目标卫星到用户的卫星信道的信道信息;基于第一信道信息计算第一子用户组中用户之间的信道相关性;基于第一信道信息和第二信道信息计算用户中目标用户的空地信道增益之比;根据信道相关性和空地信道增益之比,将多个用户进行调度分组,得到目标卫星所服务的卫星用户和目标基站所服务的基站用户,本发明缓解了现有技术无法对非正交多址空地协同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进行合理调度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非正交多址空地协同通信系统中用户调度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迅速增长的通信数据给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截止2020年,无线通信数据的增长预计将达到1000倍。最近,多址通信技术中非正交多址通信技术(NOMA)开始受到更多关注。相对于传统正交多址通信,非正交多址通信能够实现更高的频谱效率,更好的系统性能。
通信网络中,地面网络能够提供低成本高带宽服务,卫星网络可以为无法被地面基站服务的用户提供更全面的覆盖。在下一代无线通信中,卫星通信被考虑用于保障无线通信服务的全覆盖,并且已经被纳入5G第二阶段的计划。因此空地协同通信将成为未来通信中的重要议题。由于非正交多址技术能够实现更好的系统性能,因而基于非正交多址的空地协同通信系统在未来无线通信中具有较大前景。
在基于非正交多址的空地协同通信系统中,卫星网络和地面网络共同覆盖用户。因此需要在用户中做出合理的调度,确定卫星网络服务的卫星用户和地面网络服务的基站用户。同时应用非正交多址通信技术时,也需根据基站的天线数量对基站用户进行NOMA分组,一个NOMA分组为一个基站天线所服务的用户组。如何对非正交多址空地协同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进行合理的调度,从而优化非正交多址空地协同通信的通信系统,将成为基于非正交多址的空地协同通信系统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正交多址空地协同通信系统中用户调度方法及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无法对非正交多址空地协同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进行合理调度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正交多址空地协同通信系统中用户调度方法,包括:
获取通信网络内的多个用户的第一信道信息和第二信道信息,其中,所述通信网络的通信设施包括目标基站和目标卫星,所述第一信道信息为所述目标基站到所述用户的地面信道的信道信息,所述第二信道信息为所述目标卫星到所述用户的卫星信道的信道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信道信息计算第一子用户组中用户之间的信道相关性,其中,所述第一子用户组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每个所述第一子用户组中包括所述用户中的任意两个用户;
基于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信息计算所述用户中目标用户的空地信道增益之比;
根据所述信道相关性和所述空地信道增益之比,将所述多个用户进行调度分组,得到所述目标卫星所服务的卫星用户和所述目标基站所服务的基站用户。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基于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和所述第二信道信息计算所述用户中目标用户的空地信道增益之比,包括:
从所述用户中提取所述目标用户;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信道信息,计算所述目标用户的地面信道向量的模;
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二信道信息,计算所述目标用户的卫星信道向量的模;
将所述目标用户的卫星信道向量的模与所述目标用户的地面信道向量的模相除,将计算结果作为所述空地信道增益之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53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电网负荷转供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用于控制功率设备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