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和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86166.2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08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加亮;刘运祥;帅飞伍;刘丰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03;H01R13/64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 串行 总线 usb 接口 移动 终端 | ||
本发明适用于移动终端领域,提供了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和移动终端;该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包括:USB接口主体、电源线插舌、地线插舌;电源线插舌的底部和地线插舌的底部边缘固定于USB接口主体,电源线插舌包括P个插接部,且P大于或等于2;地线插舌具包括Q个插接部,且Q大于或等于2;电源线插舌通过P个插接部外接电源线;地线插舌通过Q个插接部外接地线,进而,该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能够支持3安培以上的大电流充电;另外,移动终端还可以通过该USB接口驱动其它移动终端,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提供了海量的功能应用。用户不但可以使用移动终端进行传统应用,例如:使用智能手机接听或拨打电话;同时,用户不但可以还可以使用移动终端进行网页浏览、图片传输,游戏等。
使用移动终端处理事情的同时,由于使用移动终端的频率增加,会大量消耗移动终端电芯的电量,从而需要经常充电;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突发急事越来越多,用户希望能够对移动终端的电芯进行大电流充电。
现有的移动终端常采用MICRO USB接口进行充电,由于该MICRO USB接口仅包含:具有一个插接部的电源线插舌、具有一个插接部的地线插舌、与电源线插舌相接的一个电源引脚、以及与地线插舌相接的一个地引脚,因此,现有的MICRO USB接口只能通过一条电源通路和一条地通路形成的一路充电回路进行充电,从而只能最大支持3安培(A)的充电电流,因此,充电速度慢,浪费时间。并且,现有USB接口中的电源线插舌和地线插舌均采用导电率不到20%的金属铜箔制成,不能用于支持大电流(大于3安培)充电。基于现有USB接口单个充电回路和材料的限制,现有的USB接口充电电流小,充电速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两个插接部的电源线插舌和具有至少两个插接部的地线插舌的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以解决现有的移动终端采用标准的MICRO USB接口进行充电,充电速度慢的问题。
一方面,一种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包括:USB接口主体,通过插接部外接电源线的电源线插舌,以及通过插接部外接地线的地线插舌;所述电源线插舌的底部和所述地线插舌的底部边缘固定于所述USB接口主体;
所述电源线插舌具有的插接部为P个,P大于或等于2;
所述地线插舌具有的插接部为Q个,Q大于或等于2。
另一方面,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对现有MICRO USB接口(插座)进行改进后得到的USB接口,具有至少两个插接部的电源线插舌,具有至少两个插接部的地线插舌。从而在使用该USB接口充电时,能够同时通过电源线插舌中的多个插接部接收电信号,并通过多个电源引脚分担电流,从而通过具有电源插舌和地插舌形成至少两个充电回路,能够支持3安培以上的大电流充电,还可实现一移动终端将大电流传输至另一移动终端以驱动该另一移动终端工作。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所包含的所有电源线插舌和地线插舌均采用导电率能够达到50%的磷青铜制成;因此相对于现有的采用导电率较低材料的MICRO USB接口,本发明USB接口能够支持更大的充电电流。基于上述两个回路充电以及采用高导电率的材料,本发明的USB接口能够快速充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SB接口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61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