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弃电路板中有价组分的湿法分选回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6372.3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2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贺靖峰;段晨龙;姚亚科;何亚群;戴国夫;王海锋;王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B7/00 | 分类号: | B03B7/00;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86 | 代理人: | 庞许倩,马东伟 |
地址: | 2211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弃 电路板 中有价 组分 湿法 分选 回收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弃电路板中有价组分的湿法分选回收工艺,包括:步骤1、将废弃电路板拆解得到废弃电路板裸板;步骤2、对废弃电路板裸板脱除焊料;步骤3、将脱除焊料后的废弃电路板裸板依次湿法粗碎和湿法细碎得到废弃电路板颗粒;步骤4、将废弃电路板颗粒筛分分级,得到粒度级为‑1+0.5mm、‑0.5+0.25mm、‑0.25+0.074mm和‑0.074mm的物料;步骤5、将粒度级为‑1+0.5mm、‑0.5+0.25mm、‑0.25+0.074mm和‑0.074mm的物料分别给入不同设备分选,分别得到金属富集体和非金属富集体;步骤6、将金属富集体和非金属富集体分别回收。有益效果为:采用多种物理分选技术分离不同粒度级物料中的金属组分和非金属组分,得到的金属富集体和非金属富集体产品质量较好、回收率较高,对环境污染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弃电路板中有价组分的湿法分选回收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产品制造行业一直以稳定的速度在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电子产品功能需求的不断提高,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由此产生的电子废弃物越来越多。根据欧盟相关数据统计,电子废弃物在2008年至2014年期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1%左右,是普通垃圾的4倍。联合国大学发布的《2014年全球电子垃圾监控》中指出,2014年全球共产生4180万吨电子垃圾,然而仅有16%的电子垃圾得到回收或者重复使用。废弃印刷电路板中含有大量可继续使用的电子元器件,品位较高的铜、铝、铁、金、银等金属与贵金属材料,以及玻璃与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具有显著的资源化再生价值。例如,1吨的印刷电路板中含有的黄金高达80多克。印刷电路板作为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材料组成和结合方式非常复杂,单体解离度小,金属组分和非金属组分不易实现分离,其综合回收处理一直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目前回收废弃电路板的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回收技术、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法等三种技术。火法冶金回收废弃电路板效率高、工艺简单,但产生的环境污染较大。湿法冶金能耗小、综合回收效率高,但工艺流程一般较复杂,产生的酸性废液较难回收处理。物理回收技术绿色环保、回收效率高、工艺简单,但由于目前大多采用单一物理分选技术回收废弃电路板,分选精度较低,使得分选后的产品金属品位难以达到相关行业的需求,同时造成不少金属组分错配在非金属富集体中,最终导致废弃电路板中有价组分不能有效回收。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废弃电路板中有价组分的湿法分选回收工艺,用以解决现有单一物理回收技术造成的适用入料粒度范围窄、回收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废弃电路板中有价组分的湿法分选回收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废弃电路板进行拆解,得到拆解后的废弃电路板裸板;
步骤2、对废弃电路板裸板进行脱除焊料;
步骤3、将脱除焊料后的废弃电路板裸板依次进行湿法粗碎和湿法细碎,得到废弃电路板颗粒;
步骤4、将废弃电路板颗粒给入湿法多级振动筛进行筛分分级,得到粒度级为-1+0.5mm、-0.5+0.25mm、-0.25+0.074mm和-0.074mm的物料;
步骤5、将粒度级为-1+0.5mm、-0.5+0.25mm和-0.074mm的物料分别给入变径水介质分选床、水力摇床和Falcon离心分选机进行分选;将粒度级为-0.25+0.074mm的物料给入浮选机进行分选;经分选,分别得到金属富集体和非金属富集体;
步骤6、将各设备分选得到的金属富集体和非金属富集体分别进行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63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