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信息熵的出行周期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87737.4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94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何兆成;邓紫坤;余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18 | 分类号: | G06F17/18;G08G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信息 出行 周期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信息熵的出行周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出行的发生与否分别标记为1和0,对于给定长度为L的出行序列,设其可能的周期为P,将出行序列存储成一个的矩阵MP;S2.对于矩阵MP的每一列c,为其定义一个概率:其中m(j,c)表示矩阵Mp中的第j行第c列的值;S3.计算当前矩阵MP的信息熵为:S4.取矩阵MP中概率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的所有列进行饱和度fP的计算;S5.P=P+1,重复执行步骤S1~S5,直至P大于L/2;S6.求得可能的周期集合P={P|在P处的信息熵不比在P+1和P‑1处的信息熵高,并且P对应的饱和度fp第二阈值},其中集合P中最小的值为周期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控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信息熵的出行周期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获取的手段非常多,信息的感知工具非常普及,这使得收集各式各样的数据变得可能。同时,由此带来的数据产品非常丰富,其中包括许多事件组成的序列。
日常生活中,许多出行的发生都是存在着周期的,例如一个公司职员小王每周(7天)的工作日(5天)都会在早上乘坐地铁前往公司上班,这是在时空两个维度上的周期行为;又例如,王阿姨每个周日都会去某个(也许不是同一个)超市购置生活用品,这是在时间维度上的周期行为。
检测某个事件的发生是否存在周期以及其周期模式是怎样的,对于这类事件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相应系统的改进、提升有着指导意义。例如,可以通过一个区域居民的通勤出行情况对城市交通出行进行预测,并且对城市交通系统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完善。
在交通系统中,出行者被诸如卡口、线圈等固定的感知、检测设备所感知。而具体到公共交通系统,获取到的是出行者的各阶段出行的OD点信息。
目前常见的出行轨迹时空分析方法是将空间区域进行编号,再在轨迹上依照一定的规则取点(事实上,常常先有点,后有轨迹),按照所属的区域获得编号属性。通过上述步骤将一个时空出行轨迹转化成一个符号序列。最后通过符号序列来分析轨迹。
这种方法有如下缺点:首先过大、过小的空间区域划分容易使得信息存在丢失与冗余。同时,出行轨迹存在着一定的噪声,在该方法现有的框架下难以剔除噪声。一个个体的出行有着很多不同的出行目的、习惯,不加以区分而对所有的出行进行全局的周期检测、周期模式识别,大大增加了周期检测难度。
其次,过于关注轨迹的细节部分。从一个大范围、全局宏观的视角来看,一个城市的出行量十分巨大。先不说如此庞大的计算量,城市管理者、交通部门的决策者,往往更关心的是中观的指标,例如某个区域有多少通勤量发生、通勤的起讫点,而不是具体到地点的出行轨迹。
因此,本发明采用了基于中观层面,将一个出行者的出行轨迹序列在某个时间窗下抽象为01序列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是本发明提出的周期检测方法的基础。
首先将同一次出行目的的出行阶段进行合并(如换乘出行合并),将个体出行信息转化为基于出行目的的个体出行链。对一个出行者的出行链进行模式聚类、划分(这里的模式可看做是一类目的的出行,例如小王上班,与具体聚类的划分的标准有关)。在观测时间窗内,某天,该模式的出行发生则标记为1,否则标记为0。这种方法从中观的角度出发,很好地满足了城市管理者、交通决策者的需求。
至此,得到了每个出行者的不同模式下的出行01序列。
在周期的检测上,目前国内外主要着重于检测时间序列、符号序列与交易序列的周期及周期模式,针对于01序列周期检测的方法还比较少。现介绍一下常用的适用于01序列的周期检测方法:
方法一:自相关函数与快速傅里叶变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77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冗余计算机同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数据转换方法和装置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