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覆盖性能评价依据的输出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7972.1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7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梦创科网络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18 | 分类号: | H04W16/18;H04W16/22;H04W2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5 | 代理人: | 许志勇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西路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覆盖 性能 评价 依据 输出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覆盖性能评价依据的输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智能化,移动终端对移动通信的需求也激增。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移动通信需求,运营商会在网络中部署更多的基站来提升网络的覆盖性能。部署的基站往往包括宏基站。宏基站虽然具有容量大、覆盖性能强等特点,但是由于宏基站存在体积大、部署时需要专门的机房、安装施工较麻烦、部署成本高等缺点,使得运营商不能通过一味地增加宏基站的数量提升网络覆盖性能。
为了既不过分的增加部署成本又能提升网络的覆盖性能,运营商转而将体积较小、部署较为简单的微小区或微微小区(Picocell)这种小型基站,大量地部署至网络中。将小型基站部署至网络后,可以对宏蜂窝网络的覆盖性能进行补充或增强,能够改善特定区域内网络覆盖性能较弱的情况,比如大型写字楼、集会等对通信需求量很大的场所,或者宏基站覆盖不到的办公楼宇、地下商场和地下车库这些室内场所。
然而,当小型基站在网络中的分布过于密集时,会导致网络内部的干扰严重增强,对网络的覆盖性能反而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可见,一味地增大小型基站的部署密度,对改善网络覆盖性能的帮助也不大,反而增加了网络部署成本。因此,亟需确定出网络覆盖性能和基站部署密度之间的关系,为确定合理的小型基站部署密度给出参考。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覆盖性能评价依据的输出方法及装置,可以给出网络覆盖性能和基站部署密度之间的关系,为确定合理的基站部署密度提供了参考。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覆盖性能评价依据的输出方法,包括:
确定基站的各预期部署密度;
根据所述各预期部署密度、第一距离的概率分布模型和移动终端的通信质量模型,输出移动终端在所述各预期部署密度下的平均覆盖概率的分布,作为分别按照所述各预期部署密度部署得到的各网络的覆盖性能评价依据;
其中:
所述第一距离为移动终端与距自身最近的目标基站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距离的概率分布为,在所述各预期部署密度下,不同大小的第一距离的出现概率的分布;
所述移动终端的通信质量模型,用于表征移动终端在所述各预期部署密度下接入所述最近的目标基站后的通信质量;
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各预期部署密度下的平均覆盖概率为,移动终端在所述各预期部署密度下接入所述最近的目标基站后,获得的通信质量大于第一预设值的概率的平均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距离的概率分布模型为:
其中,rp为所述第一距离,λp为预期部署密度,表示rp在预期部署密度λp下的出现概率;p为脚标,代表基站。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的通信质量模型,采用下述方式确定:
根据所述各网络中基站的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一距离,确定移动终端在所述各网络中接收到的、来自所述最近的目标基站的信号功率;
根据所述各网络中基站的随机分布特性和基站的发射功率,确定移动终端在所述各网络中接收到的、来自所述最近的目标基站之外的其他基站的干扰功率;
根据所述信号功率和所述干扰功率确定移动终端的通信质量模型。
可选地,所述通信质量模型为:
其中,SIR为信干比,用于表征所述通信质量;为所述信号功率,PP表示基站的发射功率,h为瑞利信道衰落,α为路径损耗指数;为所述干扰功率,Φ={1,2,3,…,n}表示在一个确定的预期部署密度下对移动终端造成干扰的所有干扰基站组成的集合,gi为集合Φ中的第i个干扰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的信道统计分布,Ri为移动终端与集合Φ中的第i个干扰基站之间的距离,并且Ri>rp;i为干扰基站的编号,取值范围为[1,n],n为干扰基站总数。
可选地,根据所述各预期部署密度、第一距离的概率分布模型和移动终端的通信质量模型,输出移动终端在所述各预期部署密度下的平均覆盖概率的分布,具体包括:
采用下述平均覆盖概率的分布模型,计算并输出移动终端在所述各预期部署密度下的平均覆盖概率的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梦创科网络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微梦创科网络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79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栅极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 下一篇:提供监视屏幕组成功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