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非均匀壁厚复杂铸件的多点定向挤压铸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88116.8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04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吴玉娟;赵倩;彭立明;刘保良;王科;袁灵洋;丁文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8/02 | 分类号: | B22D18/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均匀 复杂 铸件 多点 定向 挤压 铸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非均匀壁厚复杂铸件的多点定向挤压铸造方法,包括采用挤压铸造模具,对待凝固的非均匀壁厚复杂铸件进行多点施加定向压力的步骤。所述挤压铸造的装置包括动模结构、定模结构、施压结构,所述动模结构包括动模座板和若干施压冲头,所述施压冲头下底面与动模座板连接形成上型腔;所述动模结构的上方设置有施压结构,施压结构的中间设置有若干施压杆,所述施压杆对应的设置在各施压冲头上方。本发明的方法为对待凝固的非均匀壁厚复杂铸件进行多点施加定向中、低压力,解决了铸件壁厚位置处在凝固过程中易产生缩松等缺陷问题,提高铸件内部组织致密度,从而提高铸件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铸造成形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非均匀壁厚复杂铸件的多点定向挤压铸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挤压铸造研究水平和产品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挤压铸造产品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愈发受到铸造工业的重视,其应用领域也已经由最初的军工产业扩展到各种民用工业领域,现在已成为生产汽车零部件的重要工艺。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行业对铸造零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压铸技术中存在的气孔、缩松等缺陷严重影响了铸件的综合性能,面临逐渐被淘汰的风险,而挤压铸造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加工工艺,兼有铸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又有锻造产品性能好,质量可靠等优点。在汽车的一些重要零部件当中,例如汽车发动机零件、大型镁合金轮毂和各种仪表零件当中,挤压铸造铸件可以达到相关技术要求来取代难以达到相关性能要求的重力铸造工艺的缺点。但是挤压铸造有自己的缺点,如常规的挤压铸造成型压力大,达到100MPa,使其对设备及模具要求很高,增加成本;而且由于无法添加型芯,适用的铸件形状尺寸范围有限等。
目前铸件发展变得更加多样化,其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不同部位的壁厚差异也越来越大,对于这些结构复杂、壁厚不同的铸件,铸件会在最薄处先凝固,而厚壁处自由凝固收缩容易形成缩松缩孔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非均匀壁厚复杂铸件的多点定向挤压铸造方法。利用中、低压力实现挤压铸造,并且能够在多点定向施加压力,从而可以形成有效补缩。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非均匀壁厚复杂铸件的多点定向挤压铸造方法,包括采用挤压铸造模具,对待凝固的非均匀壁厚复杂铸件进行多点施加定向压力的步骤;所述各点的定向压力范围为0~100MPa。
优选地,所述各点施加的定向压力不相同。
优选地,所述铸件的厚壁处施加的定向压力大于薄壁处。
优选地,所述施压时间为0~100s。
优选地,所述挤压铸造模具包括:动模结构、定模结构、施压结构,所述动模结构设置在定模结构上方,施压结构设置在动模结构上方;
所述动模结构包括动模座板和若干施压冲头,所述施压冲头下底面与动模座板连接形成上型腔;
所述定模结构包括定模座板和定模型腔板,所述定模型腔板设置在定模座板的上部,能够与动模结构连接形成封闭的铸件型腔;
所述动模结构的上方设置有施压结构,施压结构的中间设置有若干施压杆,所述施压杆对应的设置在各施压冲头上方;
所述施压冲头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中部的截面尺寸小于上部和中部;
所述各施压冲头的上部、中部及下部的截面尺寸分别相同;各施压冲头的下部沿竖直方向的高度不相同;
所述施压结构上部通过动板连接部件与成型机动板连接;所述定模座板下部通过定模连接部件与成型机定板部件连接;
所述定模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定模座板侧面的浇道,以及设置在定模型腔板上的锁模结构,所述浇道一端设置有封堵浇口,所述浇道另一端与铸件型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81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