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空调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9300.4 | 申请日: | 2017-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8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周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伯爵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目前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多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由于本身动力远小于传统动力驱动汽车,能够供给汽车空调的能量更是有限了;再加上室外气温不总是恒定的,因此在许多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不得不牺牲自身的驱动性能来提供汽车空调的采暖或制冷。所以,一套能够利用发动机余热辅助空调工作的空调系统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开拓极其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空调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空调系统,包括发动机制冷模块、板式换热器、冷凝器和压缩机,所述发动机制冷模块内设有发动机冷却水泵和冷却剂,所述发动机制冷模块设置在板式换热器一侧,所述板式换热器与压缩机之间的管道上设置分离器,所述板式换热器连通水箱,所述水箱内设有循环水泵,所述水箱与冷凝器之间的管道上设置膨胀阀,所述压缩机连接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一侧还设置罗茨鼓风机。
优选的,所述分离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部水平设置有上层分离仓和下层分离仓,所述本体侧面设置的进口管伸入至上层分离仓的容腔中,所述上层分离仓和所述下层分离仓均为上口敞开式结构,所述上层分离仓的上口周沿为带锯齿状,所述上层分离仓和下层分离仓正对设置,所述上层分离仓的敞口面积小于下层分离仓的敞口面积,所述下层分离仓的底部垂直安装有导管,所述导管与下层分离仓的容腔相通,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出口管 。
优选的,所述膨胀阀采用H型恒温膨胀阀。
优选的,所述板式换热器采用蜂窝式换热器。
优选的,所述压缩机采用定排量涡旋式压缩机。
优选的,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发动机冷却模块中发动机冷却水泵工作,对发动机进行制冷,发动机的热量进入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
B、启动水箱中的水泵,通过板式换热器对热量进行降温处理,同时热量和水蒸气通过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
C、压缩机启动,将气液分离后的气体输送至冷凝器进行进一步制冷处理;
D、之后,制冷后的气体通过罗茨鼓风机送出至汽车内部,达到余热回收制冷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原理简单,空调制冷效果好,同时能够实现对发动机的余热回收,进一步节省了能源。
(2)本发明采用的分离器能够有效地使气液充分冷却分离,气体从进口管进入上层分离器,进行气体一次分离,液体从上层分离仓的带锯齿状处溢流,继而溢流到下层分离仓进行二次分离,再经过导管流入液体内部,从而使气体的含湿量降低,液体温度得到更进一步的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空调系统,包括发动机制冷模块1、板式换热器2、冷凝器3和压缩机4,所述发动机制冷模块1内设有发动机冷却水泵5和冷却剂,所述发动机制冷模块1设置在板式换热器2一侧,所述板式换热器2与压缩机4之间的管道上设置分离器6,所述板式换热器2连通水箱7,所述水箱7内设有循环水泵8,所述水箱7与冷凝器3之间的管道上设置膨胀阀9,所述压缩机4连接冷凝器3,所述冷凝器3一侧还设置罗茨鼓风机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伯爵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通伯爵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93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