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自驱动螺旋管道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0935.6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42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磊;范金龙;徐程楠;任帅;周宏根;景旭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5/34 | 分类号: | F16L55/34;F16L55/4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晓静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走机构 主体机构 中心杆 减速器 滑块机构 连接装置 螺旋管道 压缩弹簧 张紧机构 张紧装置 驱动轮 自驱动 管道机器人 调整螺母 驱动轮轴 人本发明 一端连接 主动螺旋 外接圆 上套 机器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自驱动螺旋管道机器人,包括张紧机构、行走机构、若干个主体机构和连接装置,相邻的主体机构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在主体机构的一侧连接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内设有张紧装置;所述主体机构的一端连接有减速器,减速器与行走机构连接;所述张紧机构包含中心杆、滑块机构和连杆,所述中心杆与减速器连接,在中心杆上套有滑块机构和压缩弹簧,压缩弹簧通过调整螺母安装在中心杆上,所述滑块机构通过连杆与行走机构连接。本发明通过张紧装置调节驱动轮轴之间的夹角,从而调整多个驱动轮形成的外接圆半径,从而适应不同半径的管道,依靠驱动轮主动螺旋方式前进,扩大了管道机器人的使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自驱动螺旋管道机器人,属于机器人领域。
背景技术
现如今,管道的广泛应用给工业、农业以及日常生活提供了许多的便捷,特别是管道在石油、化工、冶金和城市供暖等气体或液体输送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但由于这些管道系统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管道的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锈蚀、老化、漏孔、淤积堵塞等问题。因此,管道的监测、诊断、清理和维护就成为保障管道系统安全、畅通和高效运营的关键,由于管道的外形尺寸,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客观因数的制约,人类无法直接介入进行勘测和修复已经破坏的管道。为了更加经济地完成管道的检测、故障诊断、修复,特种管道机器人成为一种极其有效可行的工程方案,从而极大地降低工程成本、工人作业的劳动强度以及危险系数。虽然管道机器人在近年来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是管道机器人仍然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制约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首先,在能源供给方式上,传统依靠线缆方式供电,导致管道机器人无法长距离的作业。其次,在行走方式上,轮式、腿式、蠕动式通过摩擦方式传递动力,受机器人与管道内壁摩擦因数制约,被动螺旋机器人其前移速度和牵引力受螺旋宽度系数影响大。再次,在自适应方面,传统的管道机器人只能适应某一直径的管道,无法根据管径的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同时在越障能力和可靠性方面也存在诸多的不足。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自驱动螺旋管道机器人,可满足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管径下的自适应和越障能力,依靠本身主动螺旋方式前进,扩大了管道机器人的使用范围。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柔性自驱动螺旋管道机器人,包括张紧机构、行走机构、若干个主体机构和连接装置,相邻的主体机构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在主体机构的一侧连接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内设有张紧装置;所述主体机构的一端连接有减速器,减速器与行走机构连接;所述张紧机构包含中心杆、滑块机构和连杆,所述中心杆与减速器连接,在中心杆上套有滑块机构和压缩弹簧,压缩弹簧通过调整螺母安装在中心杆上,所述滑块机构通过连杆与行走机构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减速器包含太阳轮、行星轮、外齿轮圈和行星架,所述太阳轮与驱动电机连接,太阳轮同时与三个行星轮啮合,三个行星轮同时与外齿轮圈啮合,行星轮驱动行走机构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行走机构包含三个驱动轮轴,所述驱动轮轴通过万向节与行星轮轴连接,行星轮轴与行星轮固定连接,驱动轮轴的端部连接有驱动轮,通过行星轮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轴上套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连杆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轮为齿轮状的橡胶轮。
作为优选,所述主体机构设有三个侧面,在相邻的侧面通过连接板连接,在连接板上设有螺栓槽,在螺栓槽内安装有两个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上安装有可伸缩轮腿,在可伸缩轮腿上安装有导向轮,两个可伸缩轮腿之间设有自适应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可伸缩轮腿包含外筒和支撑腿,所述外筒上设有多个定位孔,支撑腿插入到外筒内,通过定位销钉插入定位孔中固定支撑腿,从而调节可伸缩轮腿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主体机构的另一侧也设有减速机构,减速器与行走机构连接,行走机构内设有张紧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09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发机构及具有该触发机构的水文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钒生铁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