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Tcl/Tk脚本的时钟树扇出违约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1566.2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01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胡宇航;杨林敏;陈超;吕江萍;刘霞;陈远金;王丽丽;郑檬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电子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0/17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耿英;董建林 |
地址: | 23304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tcl tk 脚本 时钟 树扇出 违约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cl/Tk脚本的时钟树扇出违约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输入扇出违约pin引脚的全称、插入缓冲器的名称、是否第一次执行本方法这三个参数;2)遍历扇出违约pin引脚连接的所有扇出单元,并将所有单元平均分成两组;3)将所有扇出单元的时序端口与扇出违约pin引脚的连接断开;4)抓取扇出单元对应层次的名称,在相应层次下创建需要增加的新的缓冲器和连线;5)按照不改变电路逻辑关系的原则,将两组扇出单元分别和两个上述缓冲器输出相连,两个上述缓冲器输入分别和违约pin引脚相连。本方法可以快速修复时钟树扇出违约,加速了逻辑约束收敛的时间,减少了手动操作,提高了数字物理设计可靠性与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集成电路中数字物理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工作频率高、速度快的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统)物理设计中,实现了对时钟树逻辑物理约束扇出违约的快速修复,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布线阶段扇出违约的快速修复。
背景技术
时钟树综合是数字物理设计的核心,时钟树传递过来的时钟信号驱动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时钟树上的逻辑约束违约必须要清理干净。在进行时钟树综合的时候,首先需要设置逻辑约束,如扇出、转换时间、负载电容。扇出收敛是逻辑收敛的一个重要目标,扇出过大会导致前一级寄存器难以驱动后级寄存器,从而使该级时序不能够精确的通过工艺库得到,影响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的精度,进而使电路不能准确按照时钟节拍工作。现有数字物理设计软件如ICC(IC Compiler)可以解决大部分扇出问题,但是由于物理设计软件进行布局布线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如阻挡位置、标准单元拥塞程度、时序问题等等,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难以修掉的扇出违约。
这时候通常的解决方案一种是手动修复,但是违约的数目如果过大,手动修复的效率太低,也容易出错;另一种方法是使用ECO(Engineering Change Order,工程修改)工具,但是ECO工具价格很昂贵,比如某国产公司的ECO工具,至少得20~30万人民币,而且用户操作界面不是很友好,并且需要花较长时间进行ECO工具的初始化,ECO工具导出的脚本,最终还得要数字物理软件进行执行,由于还存在不同软件之间的关联问题,这样就需要在ECO工具和数字物理设计软件之间进行多轮交互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2012年3月,知网公开了一篇论文名为“基于SOC Encounter的32位CPU双界面卡芯片后端设计的研究和实现”,在文中第57页提出了“原地优化”的方法来解决扇出违约,不同于本设计实现方法,本设计发明通过使用Tcl编写脚本完成了对扇出违约pin的修复。
2006年5月,知网公开了一篇论文名为“数字电视机顶盒芯片数字后端设计”,在文中第24页提出了最大扇出综合方法,其使用数字后端设计软件astro对整个设计的高扇出进行综合,但不同于本设计,可以针对具体某个扇出违约pin进行修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Tcl/Tk脚本的时钟树扇出违约修复方法,可以快速修复时钟树扇出违约,并且可以扩展应用修复数字物理设计任何阶段的扇出违约,该方法加速了逻辑约束收敛的时间,减少了手动操作,提高了数字物理设计可靠性与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Tcl/Tk脚本的时钟树扇出违约修复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输入扇出违约引脚的全称、插入缓冲器的名称、是否第一次执行本方法这三个参数;
2)遍历扇出违约引脚连接的所有扇出单元,并将所有单元平均分成两组;
3)将所有扇出单元的时序端口与扇出违约引脚的连接断开;
4)抓取扇出单元对应层次的名称,在相应层次下创建需要增加的新的缓冲器和连线;
5)按照不改变电路逻辑关系的原则,将两组扇出单元分别和两个上述缓冲器输出相连,两个上述缓冲器输入分别和违约引脚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电子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北方电子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15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