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使用该组合物制造的滤色器及图像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91798.8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1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在训;李瑞桓;崔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F7/004 | 分类号: | G03F7/004;G03F7/027;G03F7/00;G02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石磊 |
地址: | 韩国全***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着色 感光性 树脂 组合 使用 制造 滤色器 图像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改善像素部的模糊现象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使用该组合物制造的滤色器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滤色器(color filter)被内置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等图像传感器的彩色摄像装置内,从而能够在实际获取彩色图像中使用滤色器,除此之外还广泛地应用于摄像元件、等离子显示板(PDP)、液晶显示装置(LCD)、场发射显示器(FEL)、发光显示器(LED)等,其应用范围在急速地扩大。尤其是近几年LCD被普及化,由此认为在再现LCD的色调方面滤色器是最主要的部件之一。
这种滤色器通过使用包含着色剂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所需要的着色图案的方法来制造。具体而言,通过反复执行以下的一系列过程而制造这种滤色器:在基板上形成由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涂层,对已形成的涂层形成图案并且进行曝光及显影,通过加热使其热固化。
近几年,为了提高LCD制造工序的生产效率,在制造滤色器时在曝光量较低的条件下形成像素而制造滤色器,由此,在曝光量较低的条件下也能够使用显现高感光度特性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但是,尽管已知以往使用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具有高感光度特性,但在曝光量较低的条件下形成像素时,存在在像素部产生模糊现象等表面不良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以往提出了如下方法:通过使用表面活性剂而提高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流平性(leveling),从而在制造滤色器时提高工序效率。对此,在韩国公开专利第2004-0030247号记载有包含氟系表面活性剂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但是其仅仅使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涂敷性良好,而存在并不能改善包含上述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滤色器的像素部上出现的模糊现象的问题。
因此要求开发在制造滤色器时用于防止如模糊现象的表面不良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第2004-0030247号(2004.04.09,住友化学株式
会社: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LIMITED)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滤色器像素部可能产生的如模糊现象的表面不良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利用该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制造的滤色器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至300℃的氟系表面活性剂。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滤色器及图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上述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发明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至300℃的氟系表面活性剂,因此具有改善包含该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滤色器的像素部产生的如模糊现象的表面不良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记载为某些部分“包含”某些结构要素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殊的相反的记载,并不限制其他结构要素,而是指可以包含其他结构要素。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至300℃的氟系表面活性剂(A)。
表面活性剂(A)
本发明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至300℃的氟系表面活性剂(A),因此具有能够改善包含该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滤色器的像素部产生的如模糊现象的表面不良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至300℃的氟系表面活性剂(A)可以包含氟碳链及丙烯酸酯链,具体地能够列举MEGAFACE EXP.MFS-Series(DIC株式会社制造)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17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