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棘头梅童鱼的人工繁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2929.4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42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叶坤;王志勇;陈庆凯;胡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集美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23K50/80;A23K10/2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何家富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棘头梅童鱼 人工 繁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棘头梅童鱼的人工繁育方法,属于鱼类繁殖领域,其步骤包括:捕捞成鱼作为亲本、人工授精和鱼苗培育。本发明通过棘头梅童鱼精液的提取及稀释浓度,精卵混合的比例及授精时间,提高了棘头梅童鱼的受精率、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为棘头梅童鱼全人工繁育奠定基础,为棘头梅童鱼人工养殖提供足够的苗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类繁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棘头梅童鱼的人工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梅童鱼属,是我国近海常见的底栖性小型经济鱼类,主要分布在东海和黄海,以东海产量最大。棘头梅童鱼为短距离洄游的浅海鱼类,喜栖息在河口咸淡水交汇处,生长速度快,适温、适盐范围广,其肉质细嫩而鲜美,为沿海居民喜食的高档水产品之一。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近海污染严重等原因,导致棘头梅童鱼的自然资源量大幅减少,其人工繁殖技术和养殖技术的需求应运而生,但目前仍未形成一整套有效的棘头梅童鱼人工繁育技术,无法实现人工培育鱼苗的量化生产,使其人工养殖业也无法发展。棘头梅童鱼人工育苗的主要瓶颈有,一是棘头梅童鱼的个体较小,雌性怀卵量不高,雄性的精液量更少,且雌雄鱼性腺发育不同步,使得大量获得受精卵非常困难;二是棘头梅童鱼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比较低;三是孵化的仔鱼生长到稚鱼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死亡,这可能与其开口饵料系列有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精率、孵化率、育苗成活率高的棘头梅童鱼的人工繁育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棘头梅童鱼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捕捞野生或人工养殖的成鱼作为亲本:将体长大于10cm、活力好、无损伤、体格健壮、性腺发育成熟的棘头梅童鱼雌雄个体作为亲本;亲本用浓度为0.5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分钟。
人工授精: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分别采集棘头梅童鱼的精液和卵子,精液用Hank’s液稀释后与卵子充分混合,再加入干净海水,静置沉淀1~2min,取上浮卵用干净海水清洗后放入孵化池中孵化;所述上浮卵即为受精卵;
鱼苗培育:将孵化出来的鱼苗进行培育,鱼苗培育水温为23~25℃,鱼苗培育密度为1~2万尾/m3;孵化后第3d开始全池吸污,换水,吸污时出水口用80目筛绢网收集残饵、死苗、粪便;
第4d开始投喂经裂壶藻强化培育的轮虫,育苗池中轮虫的密度为5~10ind/mL,连续投喂8~15d,每天投喂3~5次;并从第4d开始,每天在育苗池中加入适量裂壶藻液以维持水色,保持水体中裂壶藻的浓度为104~105cell/mL;
第12d开始投喂经裂壶藻强化培育的丰年虫,育苗池中丰年虫的密度为3~5ind/mL,连续投喂3~6d,每天投喂2~4次;
第15d开始投喂桡足类,育苗池中桡足类密度为1~3ind/mL,桡足类投喂时间为10~20d,每天投喂4~6次;
第24d开始投喂配合饲料,每天投喂2~4次;日投喂量为育苗池中总鱼苗量体重的3%~6%。
进一步的,所述捕捞野生或人工养殖的成鱼作为亲本步骤中,亲本雌雄个体的比例为1:2。
进一步的,所述人工授精步骤中,采集棘头梅童鱼的精液的方法为:擦干鱼体,挤压雄鱼腹部,同时用注射器将生殖孔处流出的精液吸入注射器,连续吸入4~6尾雄鱼的精液后,将精液挤入容器中,记录精液的体积,然后加入10~20倍于精液体积的Hank’s液,混合均匀,4℃低温保存;任选的,采集棘头梅童鱼的卵子的方法为:擦干鱼体,轻轻挤压雌鱼腹部,使排出的卵流入容器中,连续挤出2~3尾雌鱼的卵子后,就进行人工授精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集美大学,未经集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29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工养殖桂鱼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鳑鲏鱼卵采集孵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