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并十四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在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493482.2 申请日: 2017-06-26
公开(公告)号: CN107375270A 公开(公告)日: 2017-11-24
发明(设计)人: 邵长伦;王长云;张雪晴;孙继红;魏美燕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海洋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1/357 分类号: A61K31/357;A61K31/365;A61P31/06;A61P33/14;A61P33/02;A61P33/06;A61P11/00;A61P13/12;A61P19/0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6100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十四 元大环 内酯 化合物 药物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药物领域,并具体涉及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作为药物,尤其是作为抗结核、抗寄生虫病药物的用途。

背景技术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抗结核杆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然而,随着细菌耐药性的日趋严重,耐药菌株特别是多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以及免疫缺陷病人的增加,结核杆菌感染率持续上升。因此,研发新的抗结核药物成为临床上十分迫切的重要课题。

狭义的热带病即指寄生虫病,是寄生虫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疟疾(malaria)是由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疟疾现流行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在2015年有2.12亿的新病例发生,42.9万人死于该病。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导致死亡率极高,目前基于青蒿素的一线抗疟药物均出现了耐药性。利什曼原虫病是由利什曼属的各种原虫所致人兽共患的一种以慢性经过为主的寄生虫疾病。寄生于内脏巨噬细胞内引起内脏病变的称为内脏利什曼原虫病(Visceral Leishmaniosis),或称黑死病(Kalaazar)。寄生于皮肤的巨噬细胞内引起皮肤病变的称为皮肤利什曼原虫病(Cutaneous Leishmaniosis),或称东方疖(Oriental Sore)。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报道,该病现流行于98个国家,每年有70-100万的新病例发生,2-3万人死于该病。临床上的抗利什曼原虫病的药物如葡萄糖酸锑钠,两性霉素B脂质体,但是存在治疗周期长,耐药性,价格昂贵的缺点。锥虫病是由枯氏锥虫(Trypanosoma cruzi)感染所致的原虫感染性疾病。锥虫病流行于拉丁美洲,南、北纬42°之间的热带地区,有每年有570万的新病例发生,0.7万人死于该病。临床上治疗药物主要为硝呋替莫、苯并乙唑,但是存在副作用。因此,寻找新的抗疟疾、抗利什曼原虫、抗锥虫病药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World malaria report 201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6. Dondorp, A. M. et al. Artemisinin resistance: current status and scenarios for containment. Nat. Rev. Microbiol. 8, 272−280 (2010). WHO | Leishmaniasis. Available from: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75/en/. Minodier, P., Retornaz, K., Horelt, A. & Garnier, J. M.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in the treatment of visceral leishmaniasis in immunocompetent patients. Fundam. Clin. Pharmacol. 17, 183−188 (2003). WHO 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 (WER) 6 February 2015, No. 6, 2015, 90 (pp. 33–44). Third WHO report on NTDs, WHO, 2015.

文献Isaka M. et al. Aigialomycins A-E, New Resorcylic Macrolides from the Marine Mangrove Fungus Aigialus parvus.J. Org. Chem. 67, 1561–1566 (2002). 公开了如下所示化合物具有抗疟活性,同时文献中指出如下化合物有细胞毒性,抗疟活性可能与毒性相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34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