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阶生态护坡及其构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3575.5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72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敏;孟瑞华;徐斌;杨飞;朱月明;巫丹;汪龙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2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护坡 及其 构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阶生态护坡及其构造方法,属于生态岸坡工程建设领域。它包括堤岸、第一阶硬化工程护坡、第二阶土壤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阶硬化工程护坡和第二阶土壤生态护坡之间以人造中间过渡平台连接。本发明很好的综合了硬化护岸和生态护岸的优点,枯水期、丰水期均适用,可以发挥排涝和预防环境问题的作用,且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结合,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护坡,并且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构造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岸坡工程建设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二阶生态护坡及其构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城镇河道整治工程中,多采用硬化护坡的形式,但硬质驳岸的环境友好性日渐受到人们的质疑。随着居民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逐渐认识到硬化驳岸对景观、环境和生态均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造成了水体与陆地环境的恶化,甚至严重威胁着人们赖以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因为硬化驳岸将河流水体和岸坡上的土壤隔离开,导致整个河道的环境容量减小,在枯水期时,会导致城市河道黑臭问题发生。在丰水期时,硬化驳岸使河道蓄水的功能大大降低,渗流量小,易造成城市内涝等灾害,无法适应我国按季节呈周期性的规律的降水特点。正如“城镇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汪洋,周明耀,赵瑞龙,徐方.城镇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01):88-92.)一文中指出,传统的护坡形式虽然可以发挥出城镇河道的行洪、排涝以及水土保持等功效,却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容易引起生态退化。
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的功能,而且还融入了人文生态等多方面内容,目前已受到广泛关注并实施,如文献“河道生态护坡关键技术及其生态功能”(陈小华,李小平.河道生态护坡关键技术及其生态功能[J].生态学报,2007,(03):1168-1176.)中指出,在河段上选择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护坡,经过三年的观察,护坡植物生长良好,新生枝叶和根系的护坡作用明显,土壤抗剪强度明显增加,河岸土壤侵蚀得到有效控制,坡岸的结构稳定性增强;同时河岸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本地植物快速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河岸植物群落结构由单一结构向复杂结构转变,生态稳定性逐渐增强。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0017678.X,申请公布日为2016年6月1日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排水式菱形网格的生态护坡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个预制的菱形网格梁,相邻的菱形网格梁之间固定连接,形成菱形网格状的生态护坡。以及利用预制的网格梁对坡面进行护坡的施工方法。可以批量化生产,并且现场护坡施工方便快速,从而大大提高护坡的施工效率。同时,专门设计有特别的排水沟壑,使护坡更为稳定和牢固。但是这个改造工程量巨大,并且无法利用原有的硬化岸坡。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0460106.9,申请公布日为2016年6月21日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环保水利护坡砖,由两个横向体与两个竖向体构成的井字形主体,两个横向体与两个竖向体的四个交差点上设置有凸起,两个横向体与两个竖向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部。利用砖块之间的凹凸关系,可以快速铺装,亦易于改造拆除,灵活。但是在改造已硬化岸坡的工程中,应用这种砖块进行改造,需要拆除整个硬化岸坡,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改造费用过多。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10462254.X,申请公布日为2015年7月31日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河道堤坝生态护坡结构,包括背面护坡、第一护坡、第二护坡,在坡顶设有堤顶公路,在第一护坡与第二护坡之间还设有健身步道,健身步道位于常水位以上,在第二护坡的坡底设有浆砌石脚槽,在浆砌石脚槽靠近河道的一侧还设有抛石护脚,在河道里种植有水生植物。这种河道堤坝生态护坡结构,在治水理念上体现生态自然,避免渠化河道和过度治理河道。在常水位下采用硬化处理(浆砌石护坡),在洪水淹没区按防冲不防淹的理念进行生态处理。但是其无具体第一阶硬化护坡和第二阶土壤生态护坡的计算过程说明,导致工程项目的具体设计工作难以实施,且导致整个河道的环境容量减小,在枯水期时,会导致城市河道黑臭问题发生。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35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