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层页岩气“V”型压力曲线的压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3684.7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3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蒋廷学;侯磊;路保平;李双明;卫然;李洪春;李奎为;肖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3/267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周媛 |
地址: | 1000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层 页岩 压力 曲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层页岩气“V”型压力曲线的压裂方法。包括:(1)关键储层参数评价;(2)裂缝参数及压裂施工参数的优化;(3)射孔位置确定及射孔作业;(4)酸预处理;(5)变排量、低黏度滑溜水造缝施工;(6)低黏滑溜水加不同砂液比的粉陶施工;(7)中黏滑溜水加不同砂液比的中粒径支撑剂施工;(8)高黏度胶液大粒径携带支撑剂施工;(9)顶替作业。本发明的方法增强了深层页岩气压裂裂缝的复杂性,提高了近井、远井、主裂缝和微裂缝等不同尺度裂缝系统的填充率,提高了深层页岩气的有效改造体积,改善了压后增产和稳产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开采领域,进一步地说,是涉及一种深层页岩气“V”型压力曲线的压裂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的加深,3500m以上垂深的页岩气已基本获得商业性开发,但垂深超过3500m的深层页岩气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仅在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的资源量约一万亿方以上。而目前,深层页岩气压后产量低,递减快,难以获得经济开发价值。从技术角度而言,深层页岩气压裂的难点主要表现为:
1)随着埋深的增加,三向应力增加,其中,两向水平应力差的增加,增加了裂缝转向的难度,使得裂缝的复杂性降低;垂向应力的增加,使得水平层理缝或纹理缝张开与延伸的难度加大,使主裂缝的横向波及范围降低;
2)温度压力增加,使岩石的塑性特征增强,因此,裂缝起裂与延伸压力增加,支撑剂的嵌入深度也增加,使裂缝导流能力降低;
3)随着有效闭合应力的增加,支撑剂破碎率增加,进一步降低了裂缝的导流能力;
4)随着闭合应力的增加,主裂缝的净压力降低,裂缝的长、宽、高三维延伸尺寸降低,降低了裂缝改造体积。
针对上述局限性,深层页岩气压裂技术已发展为多级变参数压裂技术,包括变黏度、变排量、变支撑剂粒径等,但实施控制技术的缺乏,使现场施工很难完全按照设计进行,从而很难达到设计的改造效果,不利于提高深层页岩气裂缝复杂性及有效改造体积的最大化。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新的适合于深层页岩气的压裂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层页岩气“V”型压力曲线的压裂方法。可以提高深层页岩气裂缝的复杂性和有效改造体积,从而提高其压裂增产效果和经济开发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层页岩气“V”型压力曲线的压裂方法。
包括:
(1)关键储层参数评价
(2)裂缝参数及压裂施工参数的优化
(3)射孔位置确定及射孔作业
(4)酸预处理
(5)变排量、低黏度滑溜水造缝施工
低黏度滑溜水的粘度为1-3mPa.s,液量占设计总液量的15~30%,在阶段施工的初期,以设计最高排量的70%~80%进行注入,施工中期采用设计最高排量的80%~90%进行注入,施工后期达到设计的最高排量进行注入;
(6)低黏滑溜水加不同砂液比的粉陶施工
滑溜水黏度为1-3mPa.s,用液量为总液量的15%~30%,粉陶粒径范围为70-140目,砂液比为2%-4%-6%-8%或3%-5%-7%-9%;
(7)中黏滑溜水加不同砂液比的中粒径支撑剂施工
中黏滑溜水黏度为9-10mPa.s,液量占总液量的30%~40%,支撑剂粒径为40-70目,施工砂液比为3%-5%-7%-9%-11%-13%或4%-6%-8%-10%-12%-14%;
(8)高黏度胶液大粒径携带支撑剂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36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油气井的配合工具的设计方法
- 下一篇:多级压裂返排液的示踪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