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震支座抗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3847.1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8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忠海;刘付钧;李盛勇;林绍明;上官瑾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普通合伙);广州容联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E04B1/3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震支座抗拉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滑动机构;第一支架的竖直部分与上部建筑物连接,第二支架的竖直部分与下部建筑物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互反扣,且第一支架的水平部分与第二支架的水平部分相互垂直;滑动机构位于第一支架的水平部分与第二支架的水平部分之间;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动单元和第二滑动单元;第一滑动单元与第一支架的水平部分滑动连接,第二滑动单元与第二支架的水平部分滑动连接;第一滑动单元与第二滑动单元之间设有连接件,第一滑动单元与第二滑动单元可绕连接件相互转动。本发明的隔震支座抗拉装置,可沿水平面的任意方向产生相对位移,在产生任意水平相对位移的同时具有较强的竖向抗拉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隔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震支座抗拉装置。
背景技术
隔震技术是减小建筑地震反应,避免或减轻结构地震损伤破坏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隔震支座是结构为达到隔震要求而设置的支承装置,到目前为止,性能最稳定的隔震支座是把天然橡胶片和钢板相互叠置硫化而成的隔震橡胶支座(叠层橡胶支座)。将隔震技术用于高层建筑抗震的最大技术难题在于:强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的部分竖向构件会产生较大拉力,但现有的隔震橡胶支座只能承受较小拉力,无法满足高层结构的隔震要求。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抗拉能力强的装置,以解决隔震支座的受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震支座抗拉装置,其不仅具有较强的抗拉能力,而且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承受较大的位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隔震支座抗拉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均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滑动连接的滑动机构;所述第一支架呈U型,所述第二支架呈倒U型;
所述第一支架的竖直部分与上部建筑物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竖直部分与下部建筑物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互反扣,且所述第一支架的水平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架的水平部分相互垂直;所述滑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水平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架的水平部分之间;
所述滑动机构包括两个滑动单元,记为第一滑动单元和第二滑动单元;所述第一滑动单元与所述第一支架的水平部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架的水平部分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滑动单元与所述第二滑动单元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第一滑动单元与第二滑动单元可绕所述连接件相互转动。
上述隔震支座抗拉装置中,所述第一支架的水平部分的上部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滑动导向部件,所述第二支架的水平部分的下部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二滑动导向部件;
所述第一滑动导向部件上设有供所述第一滑动单元滑动的第一滑动轨道;所述第二滑动导向部件上设有供所述第二滑动单元滑动的第二滑动轨道。
上述隔震支座抗拉装置中,所述第一滑动单元包括第一滑动本体、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动本体上,且能带动所述第一滑动本体相对所述第一滑动导向部件的第一滑动轨道滑动;
所述第二滑动单元包括第二滑动本体、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动本体上,且能带动所述第二滑动本体相对所述第二滑动导向部件的第二滑动轨道滑动。
上述隔震支座抗拉装置中,所述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均为滑轮组;
所述第一滑动导向部件上和所述第二滑动导向部件上均设有与所述滑轮组相配合的滚槽,所述滑轮组限位于所述滚槽内并可进行滚动。
上述隔震支座抗拉装置中,所述第一滑动本体和第二滑动本体均呈槽型;
所述第一滑动本体的水平部分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滑动本体的水平部分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通过销轴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滑动单元与第二滑动单元可绕所述销轴相互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普通合伙);广州容联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普通合伙);广州容联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38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内防险救生舱
- 下一篇:基于模态互干扰原理的高层建筑抗风结构体系优化方法